東風到橋西 作品

第一百四十九章 賺誰的錢最爽

由於預期香江股市未來兩年的時間裡,都將處於六百多點至一千點之間的反覆整理,而且目前還沒有股指期貨的交易渠道,在賈老師的指點下,長安投資的大筆資金,已經投入到其他金融市場。

以於得水為首的長安投資的負責人,各自領導著的多個項目小組,正躋身於阿美利堅、東倭以及英倫的各大交易所,瘋狂收割者鉅額財富。

而這幾年的所有收穫,在將五成左右回饋總部注資其他事業的同時,剩餘的五成收益,轉化為新的動力,和原有的資金一起發揮出駭人的效能,在交易市場上繼續興風作浪。

而在香江這邊,去年九月,英倫政府乘福克蘭戰役大勝南美阿根廷之威,向燕京提出以主權換治權,試圖延續對香江的長期管治,遭到斷然拒絕。

香江股市頓時隨之大跌,地價也應聲跳水式下跌。

一塊九龍灣的工業地皮,由投標價一億五千萬港紙,下跌到一千五百萬,足足跌去了九成。

巨量資產的下跌也導致大量高價搶地的公司陷入危機。

除怡和所屬的置地公司外,大量房地集團被清盤出局。

之後更是引發了港紙危機以及大規模的銀行風潮。

從今年開始,恆隆銀行擠提及被政府接管,隨後被併入道亨銀行。

晚些時候,新鴻基銀行擠提後,被迫改組為港基銀行,也就是後來的香江富邦銀行。

隨後,海外信託銀行和香江工商銀行突然停牌並被政府接管,海託被併入道亨銀行,工商被併入大新銀行,由於兩者都屬上市公司,股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極大地打擊了市民對股市的信心。

再往後一些,事件的餘波還導致嘉華、永安、友聯、康年等銀行先後易手或被兼併。

除了華資公司的動盪,英資公司也沒有幸免。

依照原有的軌跡,轉年李首富公佈和記黃埔業績的當日,怡和集團會宣佈遷移註冊地至百慕大,立時引起市場的極大恐慌,恒生指數翌日下跌5.8%。

由此眾多上市公司爭相效尤,紛紛申請遷轉註冊地。

很多人認為,怡和洋行此舉是在有意搞小動作,對香江的未來投下不信任票,也是有意給內地施加壓力。

也許正因為此番舉動得罪了人,為其日後業務的長期低迷埋下了誘因。

搞金融投資的人,除了善於等待機會、捕捉機會,更善於創造機會。

有賈老師這樣明確的信息提示,長安投資在金融市場上已經不是渾水摸魚了。

可以說只要張好口袋,魚就會自動跳到裡面,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收穫滿滿。

而這只是香江一地的情況,放眼到其他金融市場,每年的獲利,說是以天量計算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