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到橋西 作品

第十章 怎麼又黃了

炸藕夾、炸春捲、蜜汁山藥、四色雞絲、回鍋肉、麻婆豆腐、焦溜肉片、開水白菜、外加個酸辣肚絲湯。

一菜分兩盤,一盤留在何家,另一盤端給了賈家。

等菜上齊,何師傅招呼秦氏姐妹到桌前坐定,他先是將一瓶桂花陳酒打開,給每人杯子裡倒上七分,然後舉杯祝詞,

若是幾十年後,桌子上的這點東西,真不算什麼,可在這個年月,物資並不那麼豐盛,何師傅又不是鉅商大賈,從準備的這些食材上就可以看出來,他是真盡心了。做菜時他也拿出了九成功力,那道開水白菜就很不錯,儘管秦京茹的筷子一次也沒有伸向裡面。

酒過三巡,秦淮茹遁去,留下相親的兩位進一步溝通。她算看出來了,不用誰攪合,這倆就不是一路人。

回到賈家,張老太和兩個小姑娘吃的正香,拿了雙筷子,秦淮茹也坐在了桌前。一邊吃著,一邊問兒子,這菜做的怎麼樣。

說實話,賈家這些年過得好,要麼下館子,要麼自家做,又不需要誰給帶飯盒,還就真沒怎麼嘗過何師傅的手藝。

賈公子這也是第一次品嚐。

傳聞何雨柱在精通川魯閩粵、蘇浙徽湘八大菜系的基礎上,更是把譚家菜發揚光大,就今天的這幾道菜而言,還沒有達到那個境界。和劉易守昨天所做的菜餚相比,尚略有欠缺。如果剔除環境、灶具等因素,最多各擅所長罷了。

古往今來,人生在世,大多不過為三餐一眠而奔波。民以食為天,人們總在沒的吃、有的吃、吃得飽、吃得好之間循環。想要吃得好,就難免仰仗好的廚師。

如果說相聲是一門藝術,那烹飪可以稱之為一種技術,廚師,就是這門技術的傳承者。

而好廚師的價值,恰恰又在於好的食客。會做的不如會吃的,相互促進,才有了今天的南北大菜、水陸全席。

賈公子把他對每一道菜的感受,說給秦淮茹,兩個妹妹邊吃邊豎起耳朵聽著,這其實也是一種耳融目染的薰陶,眼界、見識都需要日積月累,小賈樂見其事。

張老太倒是沒有插嘴,看得出,她還是挺滿意的。

聽了小賈的評價,秦淮茹不置可否,又問他對那兩個人相親的看法。

賈梗該怎麼說呢,怎麼說好像都說不到老孃心裡。躊躇再三便直言兩個人怕是成不了。

秦淮茹並不驚訝這個答案,但是她很喜歡和兒子的這種默契。倒是張老太有些詫異,說難道傻柱這個三十的光棍,還敢挑揀人家黃花閨女。

賈梗便說,未必是何叔的事,也可能是秦京茹不願意。至於為什麼,很簡單,就以今天的菜來說,尋常的食材,卻做出了豐富的口味,要是個老饕,一定得點個贊。可秦京茹懂什麼好壞,量大味濃就行了,何師傅就好比把媚眼拋給了瞎子,又好比用虎跑泉水,沖泡九溪獅峰的雨前龍井,去餵馬牛,既糟踐東西又不見得落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