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 作品

第29章 山,等級與距離

 除了距離單位不一樣外,大巴人也完全沒有“質量”的概念,應該說整個超級平原世界上,所有文明使用的其實都是“重量單位”,類似中國古代的“石”,大巴人最大的重量單位就叫“山”。

 畢竟大巴人靠舉重測等級,所以“等級力量”其實在巴巴利安語裡是“山的力量”,牧剌漢的“50級”應該是“50山”。

 “山”在沒有山的草原大平地上,更多是一種單位,一個形容詞,而並非物有所指的名詞,最多也就只是10噸左右重的石頭而已,換算到地球上差不多是舉起一輛小汽車……一般小汽車質量1.5噸左右,大客車12噸。

 只不過牧剌漢覺得外國人用的“級”,不但更符合他自己的語言習慣,在寫傭兵合同的時候也更容易讓雙方理解——僱傭一座山、兩座山,自然沒有說“10名1級戰士”、“1名10級戰士”來得清楚。

 同時,大巴人獨特的成年文化,歲數是一方面,成年與否,主要就看能不能舉起一山……如果沒整塊的石頭“山”,就想辦法湊出一“山”,或者去其它聚落借。

 要是多年下來一直舉不動一山,就很難被聚落所接受了,不想被趕走的話,要麼憑腦子轉祭司,讀書識字背誦記錄,要麼就只能從事牧口工作,淪為社會下層。

 生活艱辛,大草原養不起閒人……然而“山”的具體重量,在大草原上是全憑感覺到事情,所以裡面有大量人為可操作空間,所以也並沒有那麼機械死板,缺乏人情味。

 外國文化差異,還有等級測定方法的不同,牧剌漢可以確定的是,1名1級大巴人,差不多能打10到20個1級外國人。

 先不提外國如何鑑定等級,大巴人這邊舉個石頭就決定一個人一生,牧剌漢一開始還是挺驚奇的,後來慢慢觀察下來,也算是理解了。

 首先在大草原上,大塊完整的石頭,“山”本身就是罕見之物,被賦予“神聖”屬性,不但能被當做偶像來進行崇拜的存在,甚至就是必須供奉起來的神靈。

 能擁有山的聚落,本身就不可能是小聚落,在中央空地上舉這“山”,本身就相當神聖,具有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