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1117章 我說這是巧合,你信嗎?


                 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因為前人都把人生的道理和感悟都寫在了書中。

  也就是說,前人走了彎路才能得到的經驗和教訓,你通過讀書就能得到,不用自己再親自走一遍。

  比如說,孔子有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看似是在說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其實也是在教後人為人處世的道理。

  和君子相處,要多談義。

  與小人說話,要多說利。

  特別是像秦博這等真性情小人,馮君侯一番大利砸下去,當場就被砸不分東西南北。。

  走出鎮東將軍府的時候,秦博仍是有些暈乎乎的。

  在過來之前,校事府其實對此行也是頗有些擔心。

  原因很簡單。

  軍中之事,非校事府所長。

  貿然插手軍中採購之事,若是一個不好,不但會斷人財路,而且日後真要出了什麼差錯。

  比如說吃個什麼敗仗的,那些軍頭,為了推脫責任,說不得有人就要推到校事府頭上。

  校事府在軍中沒有什麼親信,又不明軍中之事,若是被人這麼咬一口,那可真是百口莫辯了。

  故而這一次前來,吳中書這才提前準備了好大的籌碼,只求能打動馮君侯。

  沒曾想,馮君侯卻是待人真誠,但聞校事府所求,當場就給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一是租借之法。

  大吳派人前來學習騎戰之法,固然解決了領軍之人的問題。

  但組建騎軍,特別是鐵甲騎軍所用的兵器盔甲,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生產出來的。

  那軍中戰馬,更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培養出來的。

  得用真金白銀堆徹出來,得用無數錢糧餵養出來,而且還得是長久持續地堆徹和餵養。

  費時,費力,費錢,費糧。

  馮君侯有感於此,為助大吳能早日組建成軍,一齊與大漢討伐魏賊,願意租借馬匹盔甲兵器。

  到時候大吳只需要出人,稍加訓練,再由習得騎戰之法的人領軍,就能立刻成軍。

  省時,省力,省錢,省糧。

  對於校事府來說,這些盔甲兵器都是漢國供應,校事府只是轉了一道手。

  那些軍頭真要有本事,就去向漢國問責——漢國屢屢打敗魏賊,你們用同樣的兵器卻吃敗仗,有什麼理由怪到兵器頭上?

  二是分期借貸。

  誠如馮君侯所言,天下戰亂已久,各地皆困苦不堪,當時已十有其七的魏國,都無法維持虎豹騎。

  吳國又如何有足夠的錢糧組建起鐵甲騎軍?

  但若是沒有鐵甲騎軍,又如何在江淮的平原之地對抗魏國精騎,拿下合肥,了卻孫大帝的心願?

  故而馮君侯看在兩國誓盟的份上,願意出面擔保,由興漢會向校事府每年都出借一筆錢糧,五年後分期歸還。

  當然,這是照顧孫大帝面子的說法。

  畢竟現在校事府最重要的一項職責,就是給孫大帝搞錢。

  而興漢會,剛好有點錢。

  這筆錢,大部分肯定是要流入孫大帝的府庫。

  至於小部分……那是正常損耗。

  這兩個辦法加起來,不但能幫吳國在最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一支強大的騎軍,同時還能減輕吳國的財政負擔。

  得聞此二法,秦博即便是出得府來,心神仍是沉浸在震撼當中。

  漢國有馮君侯此等大才,怪不得能得大興。

  再一想到校事府若能促成此事,助陛下北上滅賊,拿下合肥,那可真是立下了大功。

  秦博心裡又是抑制不住地加劇跳動起來。

  唯一可慮者,便是無論租借也好,借貸也罷,大吳都是要有抵押的。

  畢竟天下哪有白得的好處?

  而且還是這等天大的好處。

  造船之術只是其一。

  大吳要派一批造船工匠前往漢國也只是小事。

  荊州更要在三年之內,滿足興漢會的粗糖數量要求……這似乎是個重點。

  不過正好與校事府手裡的籌碼不謀而合。

  至於紅糖的具體數量,馮君侯向來是不管這種細枝末節的,後面再與興漢會慢慢談就是。

  還有漢吳之間的關卡,日後不得嚮往來兩國之間的漢國商隊徵收車船稅。

  按馮君侯的意思,這是要用大吳境內的漢國商隊車船稅作抵押。

  特別是興漢會的商隊,若是在吳國境內有人為難,校事府須得出面幫忙——這一點,對於校事府來說,反而是舉手之勞。

  不過以前是心照不宣,若是以後能促成此事,那麼校事府就能光明正大地出手。

  不過這最後一條,對校事府也是好事。

  只要與興漢會的合作能擺在明面上,那麼陛下只會越發看重校事府。

  最後一條,那就是大吳境內,要承認興漢會的票子,允許民間流通。

  這個就更無所謂了。

  難道官府不承認,那些大戶人家就會不用那些從蜀地流通過來的票子了嗎?

  事實上,只要漢吳兩國之間還有物資往來,票子就是最好的選擇——誰讓大吳需要漢國的東西呢?

  只要漢國承認這些票子,那就能換來好東西。

  如果哪一天兩國斷絕了往來,這些票子在大吳境內,也就成了廢紙,誰又還會想著要用它?

  秦校事走一路想一路,忽爾心裡大有感嘆:

  “校事府能結識馮君侯這等豪爽之人,果真幸事是也!”

  “這麼多年來,馮君侯一直在幫助我大吳,真可謂是大吳的老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