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1030章 終得消息

  “所以小人就覺得,若是能像涼州那般,能有個草場落腳,給大漢放放羊,順便剪些羊毛餬口,想來也是極好的。”

  見多識廣的劉郎君一下子就被驚到了。

  這胡人渠帥不簡單啊!

  甭管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不是聖人說的,但他居然知道剪羊毛就很重要。

  作為陰山腳下影響力最大的部族,同時又是第一個響應大漢政策的部族。

  不管是大漢以後是打算把九原故地劃為邊境親自經營。

  還是像以前那樣,把它作為藩籬屏護關中,若洛阿六既然有首倡之功,那他都必然會成為一個典型。

  看著眼前這個表情羞澀,面相憨厚的草原漢子,劉郎君就琢磨出些味道來了:

  軻比能全家都死透透了,就剩下這個若洛阿六,還能成為部族大人,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啊。

  既然對方是個明白人,劉良自然也就樂意把話挑明瞭說:

  “若洛阿六首領,我也不瞞你,前些日子,橋山那邊傳來捷報,姜將軍已經攻破橋山,順著秦直道向長安而去。”

  他把下巴抬了抬,示意外頭:

  “所以這一次運了這麼多物資過來,其實主要就是給姜將軍送過去的。”

  陣上的事情,劉良不懂。

  姜維孤軍深入關中是不是太過冒險,劉良也不懂。

  他只知道大軍一旦翻過了橋山,進入關中,補給有可能不易,所以物資自然就要準備得充足一些。

  自從九原故地勉強穩定下來,劉良就開始積極與後方恢復聯繫。

  不是再次通過大漠,而是從高闕沿著大河南下,經過靈武谷,到達前漢所設的廉縣(即銀川一帶)。

  過了廉縣繼續往南,過了北地郡的舊日郡治富平(即青銅峽市附近),那就好說了。

  因為過了富平,沿途有兩漢所設置的關塞殘址。

  沿著大河兩岸,跟著關塞殘址一直走,就可以到達安定郡塞外故地。

  安定郡塞外故地的大河邊上,這些年有一個匈奴部族經常在那裡放牧。

  這個部族的前一任匈奴大人叫胡薄居姿職,後來在北地郡故地被司馬懿所殺,差點幾近滅族。

  剩下的族人由匈奴大人的遺孀閼氏統領。

  後來吧,打西邊來了個色中餓鬼石苞,一切盡在不言中……

  石苞大爽特爽之後,就給了閼氏指了一條明路。

  讓她的部族在涼州隴右與北方草原之間兼職箇中間商,賺點中介費啥的。

  至於為什麼不像別的胡人部族那樣,直接圈了一塊草場放羊剪羊毛?

  人家就樂意遊牧怎麼啦?

  遊牧嘛,逐水而居,所以跑得遠一點也很正常對不對?

  比如說跑到廉縣看看風景啊什麼的。

  甚至穿過廉縣,運點毛料啥的去九原賣,同時再看看祖先當年在高闕所建的匈奴城還在不在,也是很正常的對不對?

  這一來二去,跑得多了,自然也就認得路了。

  可以說,就算這條路再怎麼難走,那也比從居延郡出發,然後再橫穿大漠要方便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鄧芝在得知鄧艾兵臨蕭關,就立刻退守蕭關的原因。

  只要蕭關還在,隴右遲早可以通過這條路,與進入九原故地的涼州軍取得聯繫。

  至於涼州軍為什麼不進入隴右出蕭關走這條路。

  一是因為司馬懿肯定會在北地郡故地安插有耳目,走這條路只會提前暴露涼州軍行蹤。

  這二嘛,就算是司馬懿會預料到涼州軍會突襲橋山,那就順便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預判是對的。

  從而讓司馬懿失去警惕,不會再多想涼州軍有可能掉頭轉戰幷州。

  簡單地說,就是預判司馬懿的預判,多加一層保險。

  當然,這條路確實也不好走,畢竟廉縣和富平縣是舊北地郡的核心地帶。

  不但司馬懿在那裡安插有人手,盤踞在那裡放牧的胡人更是雜亂無比。

  沒點真刀實槍的本事,還真不好過去。

  也幸好馮刺史給劉良留下的義從胡騎,對草原上的胡人來說,算是快馬利刀,最後幾經波折,好不容易才與安定郡聯繫上了。

  結果鄧芝比呆在高闕的劉良著急多了。

  在魏賊兵臨蕭關的情況下,隴右方面硬是擠出三千精騎。

  讓馬岱親自帶隊,直插富平縣這個處於高闕與蕭關之間的關鍵要地。

  對於鄧芝來說,只要蕭關無失,魏賊在關城下再怎麼耀武揚威,他都可以裝作看不見。

  但若是九原方向有消息傳來,他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保障兩地之間的聯繫通暢。

  要不然,就憑鄧芝手下的馬岱張嶷等將軍,能讓一個不知名魏將騎在頭上?

  而劉良現在手裡的物資,就是東風快遞不顧損耗,從隴右出蕭關運送過來的。

  想要動用這批物資,當然沒問題。

  但提前是必須優先保障姜維所領的一萬大軍。

  “若洛阿六首領,你也知道,寒冬將至,我自然是要優先保障前方將士的衣食。”

  “這樣吧,你若是能抽出人手,幫我把這批物資運到關中去。”

  劉良看著若洛阿六有些不明所以的臉,笑了笑:

  “這運送的人,不但一路上能吃上飯,而且事後我還可以按部族出力多寡酬謝。”

  如何拉攏、分化、利用,馮君侯在隴右和涼州,早就做出了表率,劉良只要有樣學樣就夠了。

  果然,若洛阿六聽完劉良的話,神情就是一動。

  以眼下九原的形勢,以部族眼前的狀況。

  如果既能幫上漢軍的忙,又能讓族人吃上飯,事後還有酬勞,而且還沒有風險,這怎麼看怎麼都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