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962章歷史的青衣


                 建興十三年十月的涼州,註定會很熱鬧。

  對於馮刺史來說,吳國使團的到來,並不算是頭等大事。

  最大的事,還是涼州考課。

  時歷三年之後,第一批參與涼州考課選才的士子學子,終於迎來了最後一次考核。

  從第一年被下放到縣鄉當工頭,再到第二年到郡裡各部曹當跑腿,最後再到州里整理各類文書。

  與最初參與考課的士子相比,能熬過這三年考核的人,基本也就是剩下個三成。

  剩下的這些人,是不是才幹出眾不好說,但業務水平至少都在平均水準之上。

  最重要的是,他們要麼是心志堅定之輩,要麼就是把考課當成最好的晉升渠道。

  有這兩點就夠了。

  馮永沒想著十幾年就能挖倒世家用數百年砌起來的牆角——即使自己手裡有降維打擊的利器。

  從一開始的偷偷摸摸,到現在的光明正大,就已經是很大的勝利了。

  後世歷史上的某個姓楊的熊娃子,在付出整個天下江山的代價後,最後連自己腦袋都賭上了,都還沒能搞定關東的世家。

  十月的涼州,熱氣早已褪去,甚至已經開始有了些許涼意。

  武威城裡,氣氛卻是越發地火熱起來。

  “幼常,好了沒有?快點!”

  一襲青衣的李明急吼吼地對著屋裡頭喊道:

  “數年努力,可就是看今朝了,如何敢耽擱了!”

  “時辰未到,天色尚早,著急什麼?”

  同樣一襲青衣的馬田終於走出屋子,略有不耐地回了一句。

  “能不急嗎?這三年來的努力,可就是看今日了。”

  李明頗為嘮叨地重複著這句話,神情有些緊張,他拉了拉身上的衣服,低頭左右看看,“幼常你幫我看看,可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參加考課就這點好,苦是苦了點,但至少包吃包住,夏冬兩季發統一款式的衣物。

  熬過了第一年,等第二年進入郡裡當跑腿的時候,每個月還有補貼。

  對於世家子弟來說,這點東西,可以說連塞牙縫都不夠。

  但對於有志改變階層的蒼頭黔首,乃至寒門子弟來說,這就是一個振奮人心的信號,半步入仕的信號。

  就像李明這樣的,他不是穿不起這種衣料的衣服,而是這身青衣所代表的意義,非別的衣物所能比擬。

  李明右下側衣襬明顯有一個黑點,也不知是哪裡沾上的泥點,還是洗不掉的墨點,但馬田就是不說。

  因為他知道,他說出來,眼前這傢伙肯定要回去換衣服,到時候又要花時間等他,划不來。

  “挺好的……”

  馬田推搡著李明向外走去,“走走走,著急喊我出來,就是看你的衣著合不合適?”

  李明沒覺得有哪裡不對,他急聲道:

  “筆具!筆具沒拿!”

  之所以是筆墨不是筆具,是因為除了筆墨,還有各類大小尺子,這就是涼州考課與其它考課不一樣的地方。

  因為它會有各種算學題。

  南鄉算學,天下第一,可不是說說而已。

  只有當過工頭,這些士子才明白,算學有多大用處。

  至少在水利土木工程這種最基礎的民生方面,學過算學和沒學過算學的工頭,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於李明來說,三年涼州之行,算是一場心靈與身體全面洗禮。

  從一開始心裡對馮鬼王極為抗拒但又不得不前來的矛盾。

  再到承認現實。

  到最後認可涼州考課乃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的過程。

  鬼知道他經歷了多少心理轉變。

  前來參加考課的士子,除了極小數,大多在姑臧城是沒有住處的。

  所以刺史府在不遠處,建了一個舍院,專門給這些臨時工住。

  馬田和李明出了舍院,前後都有人,大夥一起向著同一個方向而去。

  目的地是姑臧城的學堂,同時也是涼州最大的學堂:涼州學堂。

  正是今日考課的地點。

  以前在縣郡的時候,好歹還有休沐。

  但自到了姑臧,別人休沐,他們這批人,還得去學堂聽課。

  完了還有課後作業,連晚上都不能安心休息。

  也就是舍院對這些士子不限量供應油燈,要不然,真換了黔首人家,光是燈油就不一定能耗得起。

  一眾士子走在大街上,皆是一襲青衣,本就引人注目。

  更兼今日乃是考課之時,早已在姑臧城傳得人盡皆知。

  行人不但對他們紛紛避讓,更多的,有不少人對他們投去豔羨的目光。

  因為過了今日,他們就算是正式入仕,成為大漢官吏。

  入仕對世家大族來說,可能不算什麼。

  但這世間,有多少人有幸投胎世族之家?

  就算是世家子弟,又有多少人能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