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957章 巧言令色者,須得巧言令色之人對付(一)

  同時羊衜又很是“及時地”向孫權舉薦李衡。

  孫權果然極有興趣地接見了李衡。

  待他看到李衡氣宇軒昂,第一次面對自己,竟是沒有絲毫的畏縮之色。

  光是這一點,此人的膽色就要比大部分人強得多,所以孫權心裡就先喜歡了三分。

  按慣例詢問了一些題之後,孫權很快看出來了,論起學問來,李衡確實與世家子弟有一些差距。

  不過一旦論起時務來,本人卻有一定的見識,又與那些充塞於各部曹,不知人間疾苦的權貴豪右子弟大不一樣。

  於是孫權心裡再添了兩分喜歡。

  問完了話,孫權按慣例讓李衡論策。

  所謂論策,要麼是說自己對時局的看法,要麼是對某種現象或者某個事件提出解決方法等等,不一而足。

  李衡等的就是這一刻,但見他開口道:

  “臣本一介庶民,卻得陛下破格簡拔,敢不誓死以報陛下耶?今日有一言,雖知有身死之憂,亦不得不面陳陛下。”

  孫權先是一愣,然後大笑:

  “當真汝所言,朝官而暮獄,那吾豈不成了暴桀之君?且聽聽汝有何驚人之言。”

  孫權笑容尚未褪去,就聽得李衡大聲道:

  “臣今日所言者,便是呂壹之輩,陷害忠良,毀短大臣,排陷無辜……”

  孫權聞言,先是驚愕,接著就是有些羞忿,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但見李衡立於庭下,昂首而立,口舌如刀,滔滔不絕地陳說起呂壹的罪行來。

  侍立在周圍的宮人們不知什麼時候,早就已經嚇得趴了下去,不敢發出一言。

  偏偏李衡早存了必死之心,越說越是激昂,越說越是大聲。

  在孫權聽來,這簡直就是如雷鳴於庭中,轟隆不絕。

  “別說了,汝不過是初日得著官袍,又豈能輕易對朝中之事加以評論?”

  孫權看到下邊這個傢伙一直沒有想要停下的模樣,忍不住地喝止道。

  “莫說是一日,臣就是一刻不脫官袍,那就是仍是吳臣。身為人臣,勸諫人主,有何過錯?”

  “反是陛下,先是授臣以官位,又不聽臣之勸諫,敢問陛下,所欲何為?”

  孫權被反問得啞口無言。

  李衡見此,更是得寸進尺:

  “若是陛下認為臣乃妄言,可下詔讓臣下獄,以全朝官而暮獄之言;若是認為臣之言微有許可取之處,可下詔領有司查呂壹所為……”

  此時的孫權,雖已漸有昏庸之像,但還沒有到完全糊塗的地步,所以他自是不可能讓李衡下獄。

  呂壹本來就是孫權手裡的一把刀,若是刀主人不知道刀的所為,那就是一個笑話。

  只是李衡所言,卻是讓孫權心裡終於有了一點顧慮。

  畢竟在他看來,李衡不過是剛從庶民破格提拔成為官吏,乃是清清白白身世,不可能與朝中有所糾葛。

  若是連李衡都覺得呂壹做得有些過分,那麼自己就應該考慮一下,呂壹所為的影響,是不是有些過火,讓鄉野也有所聞。

  刀太過鋒利,反傷了主人,那就非孫權所願。

  只是江東各方勢力,複雜萬分。

  這把刀,在穩定皇權方面,實是有不小的作用啊!

  孫權想到這裡,不由地有些意興闌珊地,但見他嘆了一口氣:

  “君之所言,吾已知矣,君之所議,吾自會好好思慮一番。”

  說完,他擺了擺手,讓李衡下去。

  孫權這個模樣,別說是李衡,就服侍的宮人都驚訝萬分。

  以前就連太子前來勸諫陛下,陛下也會呵斥兩句,只言太子太過心善,不懂帝王心術。

  沒想到今日卻是被這李衡說得變成了這副模樣?

  孫權與李衡的君臣奏對,又不是什麼宮禁之秘,所以自然是瞞不過有心人。

  朝中大臣聽到這事,許多人不由地就是精神一振。

  朝臣苦呂壹久矣,準確地說,是苦校事府久矣!

  只是呂壹深受陛下親重,就是太子屢次進言,亦無法撼動此人地位半分。

  由是自丞相以下,諸臣不敢再多言。

  如今冒出來一個李衡,捨身進諫,竟是讓陛下承認要好好思慮一番,此可謂一反常態。

  扳倒呂壹之日,已可見乎?

  不少大臣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只待有一位重臣帶頭,就要一窩蜂地上表彈劾呂壹。

  然後再借機讓陛下取消校事府,則天下太平矣!

  建興十三年的六月,江南之地,已經進入了炎熱的盛夏。

  一輛馬車停在呂府門口,一位中年官吏從車裡跳出來,腳步匆匆,拾階而上。

  呂府早有下人守在門口,看到中年官吏到來,連忙小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