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849章 尋找機會

  顧雍心裡想的,遠要比陸遜想得深刻。

  陸遜是孫家女婿,又是孫權親手培養起來的。

  有些東西,他可能沒有意識到,或者說是刻意不去想。

  但顧雍身為丞相,卻是很明白一件事情:吳國現在這位陛下,對把他推向帝位的江東世家卻是沒那麼好說話。

  畢竟當年孫策在江東把世家大族殺得血流成河。

  這個仇,江東世家真要敢說忘了,孫權敢相信嗎?

  偏偏赤壁一戰,一把火燒掉了江東世家不想與孫家合作的最後希望。

  所以江東世家又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這姓孫的。

  這感覺,這滋味,當真是如同就著美酒吃屎一樣,酸爽無比。

  老子吃完了,你也爽完了,現在又想學你那個短命的兄長,要搞事情?

  沒錯,在顧雍看來,孫權想要在儲位上動手,動機必然不是那麼單純。

  張溫被搞的事情過去才幾年?

  顧雍怎麼可能會不記得?

  陛下這個人,記仇啊!

  當年給張溫定的罪名是:何圖兇醜,專挾異心。

  幾乎就要說張溫是意圖謀反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張家被罷官的罷官,被流放的流放。

  這位陛下根本就是藉著暨豔的事,把江東四家之一的張家清洗了一遍。

  身為丞相,顧雍的政治敏感性遠超陸遜。

  儲位之爭一起,誰能保證這位陛下會不會又是藉機大廝清洗一番?

  畢竟是有舊例在前,所以顧雍自然不願意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哪怕是僅有一點點的可能性。

  傷不起啊!

  這些心裡所思,顧雍都不敢輕易對陸遜說。

  四大家族裡,張家已經被洗了一遍,陸家又是孫家姻親,剩下的只有顧家和朱家。

  真要發展成他想像中的那樣,顧家少說也有一半的概率被皇帝盯上。

  顧雍哪敢冒這個險?

  “儲位事關國本,保國本,就是在保江東,伯言你放心,吾身為丞相,自會有分寸。”

  看到陸遜臉上的掙扎之色,顧雍出言安慰道:

  “你且聽吾一言,回去後只管安心本職就是,莫要再輕易摻和此事。”

  陸遜聽了顧雍的話,長出了一口氣,點頭道:“遜明白。”

  話是這麼說,但陸遜回到武昌,把丞相接手此事的消息說與孫登聽後,仍是暗暗打探建業那邊的消息。

  顧雍的動作很快,過了幾日,他就上奏孫權,說孫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宜按慣例,進爵稱王。

  孫權出乎意料地拒絕了。

  得到這個消息,陸遜心頭就是咯噔一下,再想起顧雍所言,心頭就開始沉了下去。

  但顧雍身為丞相,又豈會這麼輕易善罷甘休?

  很快,朝中的第二位重臣,尚書僕射又接著上奏:

  “帝王之興,莫不褒崇至親,以光群后,故魯衛於周,寵冠諸侯,高帝五王,封列於漢,所以籓屏本朝,為國鎮衛。”

  先是列出古時帝王周天子和漢高祖的做法,說明此乃推崇至親,以光揚皇宮美德的行為。

  “建昌侯慮稟性聰敏,才兼文武,於古典制,宜正名號。陛下謙光,未肯如舊,群寮大小,鹹用於邑。”

  然後再說孫慮文武兼備,按典制是要封王的,只是陛下比較謙虛,不願意按舊例,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親與賢。輒與丞相雍等議,鹹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

  最後話鋒一轉:只是現在天下大亂,奸寇四起,兵戈不止,能夠完全信任的,只是親人骨肉和賢臣良將。

  陛下要是不願意封孫慮為王,也要給他一個鎮軍大將軍的名號,再授任他一個地方,以光耀大業。

  孫權沒有答應丞相顧雍給孫慮封王,若是再拒絕尚書僕射的提議,不但會引起群臣的懷疑,甚至連兒子都會不滿。

  所以只好鬆口,答應封任命十八歲的孫慮為鎮軍大將軍,授予假節,單獨開置府署,遷出武昌,就任於半州(即江西九江附近。)

  陸遜得知,卻仍是有些不能釋懷。

  不封王而封鎮軍大將軍,實是有些古怪。

  不過二皇子就任他處,也算是開了一個口子。

  只待時機成熟,再讓陛下封二皇子為王,以半州為封國,也算是合情合理。

  孫權自是不知道自己手下的丞相與上大將軍居然聯手玩了自己一把。

  相比於這個,他的注意力已經是轉到了合肥上面,並且念頭越發地強烈起來。

  因為蕭關之戰的消息傳過來以後,孫權再回想起隱蕃之亂,還有武陵五溪蠻之亂,哪裡還猜不出這根本就是曹睿設計下的計謀。

  目的就是拖住建業和荊州,不讓自己在關鍵時候北上策應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