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847章 孫家皇子事

  也正是因為這個一直揮之不去的念頭,所以上次在聽到蜀人來使稱讚馮永時,孫登事後向孫權推薦了東宮賓客諸葛恪。

  其實心裡就是存了一個心理:

  若是諸葛恪當真能立下功勞,就足以證明,馮永也不過是隻能與自己賓客相比的人物,還沒資格與自己相比。

  只是陛下最初卻是讓諸葛恪去管軍中糧食之事,後來還是蜀國丞相聽了,寫信勸說陛下,陛下這才讓諸葛恪轉去領軍。

  可以說,自己這位太子,說話的份量連蜀國丞相都不如。

  不過也正是如此,諸葛恪才有機會上言,力言自己能領兵平定居於丹陽山裡的山越。

  並且向陛下保證,只要三年,至少可徵得甲士四萬人。

  以往朝廷也不是沒有徵討過丹陽山越,只是丹陽地勢險阻,又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鄰接,周旋數千裡,山谷萬重。

  更兼山出銅鐵,其民自鑄甲兵,其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猨狖之騰木。

  朝廷屢次致兵征伐,尋其窟藏,山越之民戰則蜂至,敗則鳥竄,令朝廷每每無功而返。

  諸葛恪放言三年能定,朝中眾臣皆以為不過是年少無知,不知輕重,到時只怕又是勞民傷財,故此事一直決而不下。

  孫登此時受到馮永大勝曹真的消息刺激,思緒頓時紛紛擾擾。

  原本他還想著,若是諸葛恪能平定山越,解決朝廷頭疼已久的問題,同時又可收得山越勁卒四萬。

  那麼就足以把馮永南征平南中之事比下去。

  同時諸葛恪也積累了功勞,只待北方有戰事,他就可以參與。

  以諸葛恪之才,到時定能再立軍功,那蜀人使臣以後若是再敢在吳國誇馮永,諸葛恪自可當之。

  而諸葛恪本就是太子賓客,同時又是太子親自舉薦,到時身為太子的自己足以壓馮永一頭。

  沒想到山越之事還沒個定論呢,馮永就成了天下名將。

  一念至此,孫登心裡頓時就是生出一種無力感:關家虎女,當真是眼光獨到耶?

  陸遜自然不知道孫登呆坐在那裡,在他說話的短短時間內,就想了這麼多事?

  此時的他其實亦是心懷些許憂慮:

  “殿下,當初諸葛亮進駐漢中,臣就料到其必是欲伐魏。臣曾與陛下對言,蜀國國弱民疲,若是與魏賊糾纏於雍涼,定是久而不決。”

  “到時只會進一步削弱蜀國之力,令蜀人不得不進一步有求於吳。”

  說到這裡,陸遜嘆息一聲,“只是沒有想到,諸葛亮治蜀有方,馮永驍勇善戰,竟是令其襲取了隴右。”

  張溫出使蜀國回吳後,曾力言蜀政之美,陛下聞之而不悅,借暨豔之事將其罷黜。

  如今想起來,張溫之言,委實是不虛。

  要不然,蜀國何以能從短短的數年之內就能緩過氣來,甚至兵威更勝從前,從魏國人手裡奪下了隴右。

  聽說隴右之戰,馮永先是領軍奔襲隴關,後又回軍戰守街亭,立下了首功,說他驍勇善戰,當是不差。

  “吾觀諸葛亮之後,馮永必成蜀人柱石,其人年紀與殿下相仿,以後只怕少不得要與此人打交道,殿下還是要多注意此人才是。”

  孫登一聽,連忙應道:

  “不瞞上大將軍,吾其實亦留意此人久矣!此人不過比吾大兩歲,就有此等成就,委實是令人側目。”

  “想我江東,乃是人俊輩出之地,難不成就無人能與之相比?故吾先前向陛下舉薦諸葛元遜,便是為了試試看能不能挑出才能出眾者,也免得那蜀人壓我吳國一頭。”

  陸遜聞言,同樣是想起了諸葛恪三年平丹陽山越之言。

  他在此事上本不欲多言。

  畢竟他與諸葛謹交好,兩人又是在荊州配合多年,諸葛謹不看好諸葛恪此舉,甚至曾對自己說,諸葛恪非興家之人,反是禍族之輩。

  諸葛謹其意如此,陸遜又怎麼好摻和在裡頭?

  只是蜀人取得隴右後,如今再經蕭關一戰,涼州只怕已是蜀國口中之物。

  聽聞那南中蠻人稱馮永為鬼王,又聞那隴右胡人多是敬稱馮大人,其人在收服蠻夷方面,亦是大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