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714章 隱藏的歷史

  “大漢不思韓家前過,仍封韓公諱頹當為弓高侯,韓公諱嬰為襄城侯,其恩之厚,重於天地。”

  “後大漢七國之亂,先祖弓高侯為報漢恩,奮力殺賊,功冠諸將,以保漢室,也算是略能贖了一點當年韓家所犯之罪。”

  馮永聽到這裡,不由地感嘆一聲,“原來如此,迷途知返,將功被過,亦善矣!”

  韓龍聽了,連忙站起來,行了一禮,感動道:“君侯此言,先祖若泉下有知,亦會謝君侯之言!”

  “你繼續說。”

  馮永親自替他倒了一碗水,溫言道。

  “諾。韓家尚有一支,乃是淮陰侯一脈,當年不願南歸,便留在了大漠。”

  說到這裡,韓龍嘆息一聲,“他們與我們不同,仇視大漢。故我們兩脈,本曾合二為一,但最後卻成了仇敵。”

  馮永點頭。

  韓王信對不起大漢在先,被殺而無怨。

  淮陰侯卻是不一樣,功高震主就算了,政治素養和軍事能力還成反比。

  軍事能力有多高,政治素養就有多低。

  和那魏老匹夫有得一拼。

  最後身死族滅,除了被人主所忌,自身原因亦不可忽視。

  “我們南支為贖先祖之罪,效力大漢,多立軍功。北支卻屢次鼓動北方蠻夷南下,與大漢相爭。”

  韓龍說到這裡,臉上現出憤恨之色,“他們為報家仇,不惜挑起國恨。當年先祖封國舊地,趙,代等地,不知多少百姓之命,墜於塗炭。”

  馮永皺起眉頭,所謂趙代等地,其實就是現在幷州、幽州等地,正是漢胡相爭前線。

  “幸大漢得天之佑,自孝武皇帝起,兵威降於大漠,胡人日見臣服,北支其志亦不能伸。“

  “誰知王莽之亂時,中原大亂,北支暗通盧芳,又勸說胡人趁機南下,並割幷州五郡,扶植盧芳為漢帝。”

  “與豬狗何異耶!”馮永忍不住地罵了一聲。

  韓龍聽到馮永這話,再次苦笑:“故我們南支亦罵之為與牲畜為伍,不配姓韓。”

  “至匈奴式微,北支又改輔鮮卑胡王檀石槐,並幫其籌謀吞匈奴舊部,一統北方大漠。漢天子欲與檀石槐和親,以保邊境平安。”

  “卻是沒想到被檀石槐一口拒絕,並不斷南下劫掠漢郡,正是因為北支以匈奴與漢家和親的教訓勸說檀石槐之故。”

  馮永聽了,心裡暗道,這韓家北支為了復仇,竟能做出這等事情,當真是泯滅人性。

  他想到這裡,又問道:“如今鮮卑四分五裂,吾聞唯軻比能其勢最大,莫不成又是因為韓家北支之故?”

  韓龍點頭:“君侯所言甚是。軻比能屢次吞併漠南的小部族,不斷壯大其勢,欲仿檀石槐,正是有北支的謀劃。”

  “只是如今北方草原部落星散,故他們還暗中扶持鮮卑別部,以防萬一。比如此次出兵的乞伏部,乃是從拓跋部分化而出,而拓跋部……”

  韓龍話沒說完,馮永就猛地站起身來,失聲道:“拓跋部?拓跋力微?可是那個天女送子,無婦家無舅家的拓跋部?”

  韓龍沒想到馮永對拓跋部的反應這般大,當下就有些驚訝:“君侯亦知拓跋部耶?”

  天女之後,代代做首領,最後統一北方,立國北魏。

  你說我知不知道?

  馮永的身子在哆嗦著。

  韓家北支……

  你們真夠執著的!

  馮永已經可以猜想到韓家北支最後的做法。

  輔助別人幾百年,最後都沒能向大漢這個龐然大物復仇成功。

  最後乾脆再學老祖宗淮陰侯的招牌招式:暗渡陳倉。

  天女給你送個兒子,吼不吼啊?

  吼啊!

  然而還沒等他們自己的勢力成長起來,漢家卻已經等不到他們來複仇了,蜀漢被鄧艾一招黑虎掏心,轟然倒下。

  漢家沒了,所以韓家北支自然就可以履行諾言,重回中原。

  而且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勢力,野心也會跟著膨脹,打算在仇人的墳墓上建國。

  為什麼要從北方的平城遷都洛陽?

  為什麼要改官制,變成漢家制度?

  為什麼最後逼著滿朝上下都要改成漢姓?

  甚至為了漢化,連太子都要處死,讓一大批鮮卑貴族陪葬……

  想著北魏取得天下後,皇室為了漢化的種種措施,簡直給人一種迫不及待的感覺。

  馮永想著歷史書那一幅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大臣跪在馬前的插圖,有些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