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495章 羽林孤兒


                 領兵打仗了一輩子的趙雲很明白一件事情:一聲令下,便能聞令而動,堅持半個月連續日行走八十里而無怨的士卒,究竟有多麼可怕。

  更可怕的是,這些士卒不是歷經沙場而僥倖活下來的老卒,而是一群大部分沒有上過戰陣的新卒。

  而且他們在到達地方後,主將一聲令下,還能迅速地整隊,列出整整齊齊的隊形。

  這種士卒,可不是隨意拉個成年男子入伍就行了的。

  大漢強盛時,強調“非教士不得從徵”。

  當時的大漢不僅注重平時因地制宜、因兵種而異的訓練,還堅持定期校閱、考核士卒。

  唯有平日訓練合格者,才能上戰場。

  若是平日裡考核不合格,則要受罰。

  然後在經歷過幾場戰陣搏殺後,只要他們能活下來,那就可以直接成為精卒,真正的精卒。

  有令而行,千難萬險亦向前。

  有禁而止,刀劍加身猶不怕。

  領軍之人最喜這種士卒,因為他們有著可怕的執行力,驚人的毅力,可以讓將領意圖得到最大的發揮。

  無論是前漢的冠軍侯率八百騎深入大漠,還是後漢的耿恭十三壯士歸玉門,除了主帥深得士卒之心以外,還有就是士卒平日裡訓練有素。

  將士上下皆得力,這是大漢能橫掃周邊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自黃巾之亂後,各路諸侯為了能擴大勢力,大肆拉民夫百姓入伍,驅使他們上陣廝殺。

  在經歷過無數次廝殺之後,一百個人裡能活下來一個,那就算是精卒了,剩餘的,要麼當場戰死,要麼傷殘之後被丟棄餓死。

  也就是說,這根本就是用最殘忍的辦法,用人命堆出來的精卒。

  而且在趙雲看來,這種精卒也只不過就是各路諸位手上一種殺戮工具,與大漢用來氣吞天下、驅逐胡夷、保衛百姓安寧的那種精卒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大漢出現了一個異類。

  這個異類在南鄉徵召了一支千人的士卒。

  這千人士卒裡頭,有胡人,有僚人,有漢人。

  一聲令下,這支士卒,半個月裡就要每日行八十里。

  然而這千人士卒不但無怨,反而以奮勇向前為榮,以落後掉隊為恥。

  雖說不知道是不是侵掠如火,但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不動如山,即便是有些過譽,想來也差不遠。

  沒想到這個異類竟然還嫌棄?

  真是豈有此理!

  趙老爺子當即就差點脫口而出:你不想要給我啊!我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