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477章 封侯


                 南鄉縣的士卒黃崇已經接手一年,論起熟悉對南鄉士卒的熟悉程度,他自信無人出其左右。

  對於南鄉縣的士卒來說,日行六十里,那是很正常事情。

  這算是一個很值得自傲的數據。

  若拋去沙場搏殺的技藝不說,僅以行軍論,這已經是屬於精兵的水準。

  但很明顯兄長並不滿意,從其來信中,很明顯可以看出兄長打算趁著這一次,想要對士卒進行更進一步的測試。

  李球和黃崇對視一眼,同時在心裡想著:兄長對士卒的要求,當真是苛刻。

  南鄉士卒,平日裡一日三食,在南鄉的所有部門當中,伙食是最好的。

  每個人白日裡除了訓練,還是訓練,不准許去做其他事,夜裡則須上夜校識字。

  所用的兵器,皆是精鐵所制。

  每人皆著皮甲。

  若是換了其他縣,別說是一千人,就是一百人,只怕也難以承擔。

  但南鄉底子厚,再加上手裡有礦,有牧場,再加上冶鐵技術的改進,所以有足夠的精鐵,也有足夠的皮革。

  毫不誇張地說,這一千人,只要經過幾次沙場搏殺,那就一等一的精兵。

  而且是與眾不同的精兵,與孝武皇帝時的虎賁軍羽林軍有一處極為相似,那就是識字率極高。

  即便是最普通的大頭兵,至少也要能說個三七二十一或者四八三十二的乘法口決來。

  因為學不會的要被餓肚子,甚至挨鞭子。

  到現在,李球和黃崇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因為識了字的士卒,比不識字的士卒,別的不說,就單單能更快地聽懂各種軍令這一點來說,就足以把其他的士卒遠遠地甩在後頭。

  更不用說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軍陣裡如何站位,更快地學會掌握兵器,士氣更加高昂等等。

  再加上兄長留下來的操典規矩,南鄉士卒,就越發地顯示出與眾不同。

  但就算是再怎麼與從不同,若是讓他們連續半個月日行八十里,按黃崇的估計,雖說達不到“蹶上將軍”的地步,一路上掉隊的士卒少說也有兩到三成。

  兄長如此苛求士卒,究竟為哪般?

  李球和黃崇皆是大為不解。

  建興四年一月,朝廷大朝會後,開始對南征將士論功行賞。

  其中南中庲降都督李恢,因南征立戰最多,被封為漢興亭侯,並加派安漢將軍,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最引人注目者,卻非李恢,而是馮永與趙廣。

  馮永遷越雋郡長史,兼任益州典農校尉一職不變。

  趙廣以牙門將身份領千人,以李遺與楊千萬為左右副將,駐守沮縣。

  一個是牧守邊郡,一個是鎮守邊縣。

  只待準備完畢後,就去上任。

  兩人皆是未到弱冠之年,大漢能以這般年齡而掌此等地方重權者,唯此二人而已。

  論功行賞的同時進行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大漢丞相以這兩年人口滋增為由,決定重新清查人口田畝。

  南鄉縣清查只需三日,便已經有了結果。

  短短兩年時間,南鄉縣的在籍人口就已經膨脹到三萬人。

  還不包括那些未上戶籍的奴僕。

  南鄉在籍人口的增長,除了工坊牧場等地,李家放出來的隱瞞人口至少佔了其中的一半。

  同時也可以看出世家大族隱匿人口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