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012章 南中之亂


                 世上最令人絕望的不是想得而不可得,而是得而復失。親手製定了隆中對,眼看著它一步步變成現實,卻又眼睜睜地看著它突然一朝而滅,諸葛亮心中究竟沒有感覺到無數只草泥馬奔騰而過,馮永覺得十有八九是有的。

  可是那又有什麼辦法?作為人臣,他只能默默地收拾著劉備留下來的爛攤子。作為託孤大臣,作為劉禪的相父,蜀漢的存亡,如今全系他一身之上,他必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保護大漢這個最後的火種不滅,對劉備知遇之恩的報答,唯有死而後已。

  馬謖默然,看著年僅四十二歲的漢國丞相由於過於沉重的壓力而已摻白髮的兩鬢,心裡一陣黯然。他與丞相雖名為師徒,卻實似父子,兩人感情,不可謂不深。可如今,自覺滿腹經綸的他,卻沒辦法為丞相分擔一點壓力,尤覺慚愧。

  “南中之亂,跳樑小醜耳,不值一哂。”諸葛亮打開竹簡,一掃而過,緩緩道,“東吳,短視之徒,不足為慮。吾所憂者,乃曹魏而已。”

  蜀監州郡(今雲南晉寧東)的當地大族耆帥雍闓早有異心,早在幾年前先是殺了太守正昂,又捉住太守張裔,歸附於東吳。

  東吳任命雍闓為永昌(今雲南保昌東北)太守。永昌城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率領士兵民眾關閉城門,同時又在永昌各處險要之地設兵防守,令雍闓無法進入永昌。

  雍闓轉而派人說服孟獲及各個蠻夷部落叛蜀,又聯合牂柯(今貴州凱里西北)太守朱褒、越巂(今四川西昌東南)夷王高寶等人起兵。至建興元年(223)六月,南中叛亂全面爆發。

  “呂凱、王伉皆忠義之輩,如今永昌孤懸在外,危如累卵,丞相何不急發兵救之?”

  諸葛亮輕輕一嘆,“吾又何嘗不想早日發兵平亂,只是如今,國有新喪,兵馬不足,器械未備,再加上外敵壓境,當如奈何?”

  “還能如何?自然和平常一樣!”馮永跳著腳,大聲罵人,“不是早就教過你了嗎?兩頭牛是耕地,一頭牛難道就不能趕嗎?”

  五月末的蜀中,一天比一天熱,管家去了一趟城裡,拿回了定做好的犁鏵,至於鐵鍋,說是還要些時日,因為鐵匠還在想辦法如何才能做到馮永口中既要平滑,又要儘量薄的要求。

  對此馮永除了表示對這個時代的工業水平很失望之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至於小高爐鍊鋼啥的,且不說會不會搞,就算是會搞,但是老子現在連飯都吃不好,哪有心情去搞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