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古隆中

 隆中風景區。

 帶姜海藍他們參觀的那位本地人顯然是做足了功課,眾人沿著寬闊的大道一路向上11()_[(.)]11?11????11()?(),

 他熱忱地介紹著每一處景點。

 “這裡是石牌坊。”

 四柱三門樓的石牌坊下()?(),

 男青年指著頭頂上方的“古隆中”三個大字,“修建於清光緒年間。”

 這座石牌坊有五六米高,眾人站在牌坊之下,仰頭望著牌坊正中的石碑上刻著的“古隆中”三個紅色大字。

 “看不出來啊()?(),

 它也有幾百歲了!”

 “石頭和木頭差別挺大的。”

 “你這話說的()?(),

 這不是廢話嗎?”

 一個青年將手機遞給同伴,“給我拍張照片!”

 “我們隆中的武侯祠,”男青年站在四進三院層臺式建築前的臺階上,眉眼間滿是得意之色,“相傳這座武侯祠修建於晉朝,往後的隋、唐、宋、元、明、清,都在對其進行維修。”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是清朝康熙年間重建的。”

 一個女青年掰著手指頭數了數,“清康熙年間啊……16、17、18、19、20,400多年了啊。”

 男青年點頭,“沒錯,四百多年了,裡面還有一株當年建祠時種下的金桂。”

 四百多年風霜雨雪、日曬雨淋,它與武侯祠一同見證。

 刻著“隆中書院”的一進石牌坊下,男青年介紹道,“五代天福年間,修建五靈王學業堂,到元代末年,廣德寺書院遷到隆中後,與原來的書院合併,統稱為隆中書院。”

 姜海藍情不自禁地伸手摸了摸石板。

 “三顧堂,嗯,大家都知道的嘛,為了紀念劉備三顧茅廬,是清康熙……”男青年按亮手機屏幕看了一眼,一本正經地繼續說道,“清康熙五十八年修建的。”

 “三顧堂”三個大字之下,是一副對聯:“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看著這幅對聯,一個男青年忍不住念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1]

 另一個女青年接著念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2]

 兩人對視一眼,不由得笑了起來。

 姜海藍舉著手機,對著三顧堂的正門拍了一張照片,將大門上方的牌匾和門兩邊的對聯一同拍下。

 她在腦中對直播間的觀眾們解釋道,【兩表指諸葛亮所作的前後《出師表》,一對指劉備三顧茅廬見諸葛亮,諸葛亮與他分析天下大勢的《隆中對》。】

 【等我回去之後放原文給你們看看。】

 要是現在背給大家聽,那也太難了,她已經不是當年剛剛高考時那個能熟練背誦全文的她了。

 一行人繼續往上走。

 男青年拿著手機一處接一處地介紹道:

 “臥龍深處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距今有快三百年的歷史了。”

 “抱膝亭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

 “諸葛草廬是現代修建的仿漢式建築。”

 ……

 姜海藍一路看過去,手機裡留下了不少照

 片。

 ?泠水七絃的作品《給古人直播從重婚案庭審開始》??,域名[(.)]????╬?╬?

 ()?()

 確實來這些名勝古蹟遊玩,就是想看看年代久遠的建築,越久遠越好。看著那些見證了很多年風風雨雨的古建築,就好像是隔著時空,見到了這麼多年所經歷的興衰榮辱。()?()

 那些才修了幾十百把年的有什麼看頭?()?()

 不過現在想看修了千多年、百多年的建築……()?()

 姜海藍的眼角抽了抽。

 不如看看石頭看看樹木,去博物館看看文物。

 ——

 天幕之上的人看歷史。

 天幕之下的人看過去、現在、未來。

 東漢末年。

 劉備陣營。

 饒是諸葛亮一貫大方得緊,看著後人為了紀念他而雕的石像、刻的《誡子書》、在他舊居修建的隆中風景區,還是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偏生他家主公又一副理所當然、與有榮焉的表情,說這個牌坊修得挺好,那個草廬不是我們大漢的建築風格,不如以後我找人去維修維修?

 諸葛亮默默地抬起右手,擋住臉。

 他實在是沒有這麼厚的臉皮。

 劉備不以為意,“反正後人都要建風景區紀念先生你,我們提前建一個,給他們打個樣,也省得後世的人修的房子完全不像是我們大漢的房子。”

 他想了想,“不若我們建好之後,將圖紙留在你的舊居?”

 諸葛亮一臉無奈,“將軍!”

 劉備笑道,“先生不必不好意思,後人紀念你,就如今日我們紀念管仲、

蕭何,我倒是希望他二人能告訴我們,他們真正的故居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

 他想,我在襄州之時,並未替襄州百姓做些什麼,卻得了世代襄州百姓的恩惠,這實在是……

 那麼,我盡力為後人留下點什麼吧。

 留什麼呢?

 曹操陣營。

 曹操不解,“怎麼又是他劉備?”

 上次姜海藍去了張飛廟,怎麼這次就去了諸葛亮的舊居,後世的人就這麼喜歡蜀漢?

 我曹操差哪裡了?

 我……

 他想到他好大兒曹丕廢漢帝、建曹魏,一時有些牙疼。

 明明他曹操至死都是大漢臣子,大逆不道之事是曹丕乾的,又不是他曹操乾的,怎麼那些個擁護大漢的傢伙暗地裡說他的壞話?

 白眼不該甩給曹丕嗎?

 他怎麼不想想,司馬懿也至死都是他曹魏的臣子,孫劉曹三家為什麼都容不得司馬家?

 孫權陣營。

 想到如今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後世的人紀念諸葛孔明,孫權不由得冷哼了聲。

 他同身邊的人說道,“那諸葛亮有什麼厲害的?公瑾不勝他十倍?”

 侍奉的人很是無語,雖然現在咱們同他劉備關係緊張,互相爭鬥不休,但您實在不必連這個也要比。

 孫權忽地一拍桌子,“我也要給公瑾修廟塑像,紀念公瑾赤壁大戰卓著功勳!免得後世的人只知他蜀漢諸葛孔明,不知我東吳周公瑾!”

 什麼三顧茅廬,且看看我

 火燒赤壁呢!

 ——雖然根本不是一回事。

 侍奉的人恭敬行禮,“是。()?()”

 一個紀念堂而已,建就建吧,多往裡面塞點書畫圖紙,沒準後世子孫看在這些東西的份上,能好好維修這個紀念堂,讓它留存到千年之後。

 唐朝位面。

 某個李白與杜甫相遇的時空,一見如故的二人正在洛陽賞景對酌。

 恰好天幕出現,姜海藍去的又是襄州。

 杜甫興致勃勃地看著後世重建好的隆中風景區,同李白說道,“我也想去隆中看看諸葛丞相的舊居。()?()”

 李白笑道,“如今你去隆中看到的諸葛舊居,可不是天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