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水七絃 作品

第 84 章 刑附民(三)

 刑附民的證據目錄和民事案件的證據目錄一樣,是圍繞原告的訴求來舉證的。

 本案中,姜海藍提供的證據,陸機一邊飛快地往紙上寫姜海藍唸的那幾段話,一邊加緊分析:就是為了證明她的各項賠償項目的金額是怎麼來的。

 住院病案和發票對應的是醫療費和住院伙食補助費;鑑定報告對應的是傷殘賠償金、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護理人誤工證明和勞動合同對應的是護理費。

 也是,醫療費花了多少,肯定是由……醫院說了算。

 但是,那個發/票……陸機心想,後世的人們怎麼能確定發/票上的金額是絕對正確的,而不是傷者讓醫院隨便出的呢?

 他瞅了一眼天幕,那位法官翻看證據,又跟姜海藍核實了一遍發票的總金額是多少。

 你看,他們對發/票上金額的真假是確信的,都不需要把醫院的人找來作證。

 發/票……

 劉義慶回憶著之前姜海藍是怎麼計算這一份賠償清單的。

 ……他回憶不起來了。

 劉義慶也不跟自己過不去,想不起來就算了。

 他思考著這一套證據材料,天幕上那個世界的人好像經常會用到身份證啊。

 原告人起訴要提供,護理人也要提供。

 更被說平時姜海藍也是隨身攜帶,去到哪兒帶到哪兒。

 至於務工證明和勞動合同,按字面意思,是護理人在做工的證明?

 證明護理人是有“工作”的且月工資7000元,以這個月工資來計算護理費。

 這樣很好理解,如果在原告人的護理期間,護理人要照顧她,那就不能去打工了,打人者要承擔這筆護理費。

 ……好理解才怪!劉義慶皺了皺眉,如果他沒記錯的,那個老夫人是有兒子的,她兒子照顧她不是理所應當的嗎,為什麼要支付護理費?

 ——雖然能多要一筆賠償金是好事。

 劉義慶並不知道姜海藍唸的是“誤工證明”,用工單位證明護理人是本單位員工,因其母親車禍住院,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請假去照顧母親,這期間沒有發工資。

 ——

 這時,天幕之上,梁濤將那一套證據材料交給了法警,讓法警拿給被告人看,問他有沒有意見。

 被告人下意識地看向他的辯護律師,羅學海沒有代替他發言,只讓他想說什麼說什麼。

 被告人想了想,對法官說:“她已經六十多歲了,不是達到了退休年齡就不用支付誤工費了嗎?”

 原告人這邊,姜海藍還沒有發話,一直坐在她身邊的老太太生氣了,立即大聲反駁道,“我平時在照顧我的孫子和外孫女,照顧了好幾年了,現在他們去幼兒園就是我接送。怎麼就不用付誤工費了?我要是不替我兒子和女兒照顧孩子,他們請人照顧不花錢嗎?”

 姜海藍:“……”

 她心想,老人家回答得挺好的。

 被告人沒有再說話。

 倒是梁濤對老太太解釋道:“這是被告人自己的意見,不是法庭的意見。”

 ——

 這一個小小的插曲,卻在天幕之下的各大世界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不是,他們什麼意思?”

 “‘退休’,是何意?”

 “達到退休年齡就不用支付誤工費……聽起來……這個退休的意思……”

 “是說不用幹活?”

 “應當說是致仕吧?”

 “這位老人家又不是做官的,說什麼致仕。”

 “可她不是做官的,又說什麼不用幹活?”

 若是退休即是致仕之意……

 老人家她一個平民百姓,看著身體也康健,如何就不用幹活了?

 “她家地裡怎麼辦?”

 “你忘了他們那個世界很多人‘上班’、‘打工’,已經不怎麼種地了嗎?”說話這人想起姜海藍帶他們看的荒地,一陣心疼。

 “後世不種地的人多了去了。”

 “那她不打工,她家裡哪來的錢?”

 “她有兒有女,應當餓不著吧?”姜海藍也說了,兒女都要贍養父母。

 “但是……”

 “若他們說的‘退休’真是咱們理解的意思……”

 不少人油然而生羨慕之意。

 姜海藍平時“上班”,可是上五天休兩天,還有一些節假日。她嘴上抱怨調休,但在天幕下的很多人眼中,她就是不知足,頗有點“何不食肉糜”之意。

 沒想到他們竟然還有“退休”制度。

 到了一定歲數就不用再幹活了嗎?

 普通百姓也可以嗎?

 “我還是覺得奇怪,不幹活他們靠什麼養活自己?僅憑兒女嗎?”

 “後面不是還有孫輩?”

 “……那孫輩得多苦。”

 “但是六十多歲,不幹活也……沒什麼吧,六十多歲啊!”

 人到七十古來稀,能活到六十多歲很容易嗎?

 “咱們的六十多歲和他們的六十多歲可不一樣。”

 那兩位老人家還能打架,身體結實得很。

 “可畢竟是六十多歲……”

 吳均聽著老太太那段反駁的話,迅速提取知識點。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按照那個國家的法律規定,六十多歲達到退休年齡,是沒有“誤工費”的。

 但這位老人家雖然年齡達到了,看起來腿腳卻還硬朗,能幹活,她在給兒女照顧小孩,所以她認為她應當得到誤工費。

 ——人家說得也對,若是她不照顧,她的兒女請人來照顧,是要花錢的。

 從那位法官寬慰老人家的話來看,雖然法律規定了“退休”,但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刻板地遵守法律,也要考慮特殊情況,而給予特別處理?

 他看向那位法官。

 男人看起來四十多歲的年紀,雖是官吏,對待被告人和原告人兩位老人家卻很客氣。

 不,應該說,從他能看到天幕以來,姜海藍遇到的官吏們都挺客氣的。

 “人民……”

 吳均下意識地念出口。

 聽到自己的聲音,他被自己嚇了一跳,慌忙左右看了看。

 注意到沒人聽到,他鬆了口氣。

 又仰頭看向天幕。

 在心中再度唸了一遍:人民。

 ——

 吳均沒想到,梁濤還能更客氣。

 刑附民的辯論也沒什麼好說的,姜海藍幾乎就是重複了一遍老太太剛剛的話,表示:“原告人雖然64歲了,但一直在給兒子和女兒照顧小孩,她還能勞動,應當支付誤工費給她。”

 “請求法庭依法支持原告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老太太和被告人都沒再說什麼。

 梁濤組織了雙方進行調解。

 他將姜海藍、老太太以及坐在旁聽席的老太太的子女,一起叫去了其他辦公室,問他們對賠償金的意見。

 幾乎沒有法官口才不好的。

 梁濤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他先是說兩家畢竟是鄰居,希望今天以後,這件事就過去了,以後兩家不要再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