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427章這種戰略物資,得產業化

  不顧眾人的震驚,李倓繼續說道:“朕之所以要給蕭家做產糖,是因為如果朝廷要有充足的糖,就必須要有充足的甘蔗,如果要有充足的甘蔗,糖就必須市場化。”

  “市場化?”李俶問道。

  “就是市上要有糖賣,而且百姓也能買得起。”李倓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這個市場足夠大,需求就會驅使更多商人去製造糖,想要製造更多糖,就必須有甘蔗,當民間有大量對甘蔗需求的時候,就會有更多人願意種甘蔗了。”

  李倓這簡短的一段話說出來,震驚得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

  這是典型的現代經濟學原理。

  在有了穩定的技術後,需求拉動產業。

  古典自由主義的鼻祖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裡提到的分工理論,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點是:分工可以誕生產業鏈。

  只有誕生產業鏈,商業才能規模化。

  只有規模化,產能才能提升起來。

  而要拉動產能,需要的是消費端。

  當大唐的平民都能消費得起糖的時候,這個市場規模,會讓南方的甘蔗種植業以最快的速度拔地而起。

  “到目前為止,製造糖最大的問題是不是缺甘蔗?”李倓問張暘。

  “是。”

  “那就對了!”

  這時,一直站在後面的一個官員突然說道:“陛下聖明,但臣以為,下放到民間是長遠之計,而目前來看,朝廷可以用權力收集到一批甘蔗,快速製造出一批糖來,供給前線。”

  李倓轉身看去,看見一個約莫四十左右的男子。

  這男子長得枯瘦如柴,皮膚黝黑,細眉小眼,而且還是地包天,面相不太好。

  “臣第五琦!”

  男子擔心皇帝不知道自己,連忙報了自己的名字。

  李倓還真是第一次見到第五琦,沒想到歷史上這個搞榷鹽法的大唐財政名臣,長得如此特別。

  “民間製造和朝堂製造,並不想違背。”第五琦說道,“按照陛下所言,民間製造有它長遠的作用,而朝廷也有民間沒有的優勢。”

  李倓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第五琦,問道:“什麼優勢?”

  “朝廷的權力可以快速調集一批有限的資源,短時間內完成一件急迫的事情。”第五琦說著,“這是民間不具備的,所以臣以為,可以兩方面都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