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410章大唐金融體系

  他之前本身就管理長安澄心堂,對算賬這一塊也有自己的心得。

  “既然有很多人需要商人的商品,那民間有沒有更多人想要去做這樣的生意呢?”

  “應該是有的。”

  “那為何他們不做?”

  李俶想了一下,疑惑道:“沒錢?”

  “假設一個七口之家,種一百畝地,但其中有一個男子很有經商的頭腦,他發現了現在民間缺一些商品,他能做出來,但他沒錢,無法做出來,而地方錢行可以給他借貸,用五十畝地做抵押,他做出來,並賺了錢,地方錢行賺了利息,他一家人賺了錢,百姓也得到了商品,民生更加豐富,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好事!好事!三郎有太宗的氣魄!”李俶興奮地笑道。

  “而且當河北前線要開戰的時候,朝廷可以調動這些商人去運輸物資。”

  “商人不會做虧本買賣,他們未必配合。”

  “那就給商人好處,朝廷以前是依靠官員運輸物資,官員利用權力在其中鬧錢,現在朝廷給商人優惠策略。例如茶葉的文牒,某商人將一萬石糧食運輸到常山郡交給李光弼,可以得到兩千斤茶葉的文牒,兩千斤茶葉賣出去比一萬石糧食更賺錢,商人賺了,朝廷也省去了查處貪汙的環節。”

  李俶越聽越震驚:“聽下來,三郎之意是能民間來解決就民間解決,儘量讓官員少介入。”

  “這不正是太宗的治國理念嗎?”李倓道,“而且也不是朝廷完全不運輸,減少朝廷的運輸,讓民間也參與進來,一是不需要那麼多官員,二是行動更快。商社登記制度開始後,民間哪個商人運輸的商品,都可以查到。”

  李俶拿起桌案上的酒,一飲而盡:“錢行交給臣,臣有一定處理好!”

  “好,商務部先放在戶部,讓劉晏去管,他對這些事的處理最是在行。”

  第二日,天剛剛亮,洛陽城外邊開始排隊領糧食。

  洛陽令蘇翔站在一邊畢恭畢敬,他昨晚一夜未眠,都在帶著人處理糧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