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261章 那是朕的好聖孫!

  那個念頭,李唐皇室,被武則天壓得抬不起頭。

  後來武則天退位,大唐內憂外患。

  內憂的不僅僅是政治,還有均田制的崩潰,府兵制的瓦解。

  外患則有契丹崛起、吐蕃猖獗,後突厥反覆無常,在漠北肆意叫囂。

  大唐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很快就會走向衰敗。

  這年輕的李隆基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以其果敢的手段,英勇的氣魄,平息了內政的混亂,消滅了一些內政敵人。

  隨後對大唐的證據展開了其高超的駕馭手段。

  他登基的那一年,也就二十七歲,朝堂上下,玩政治的,已經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了。

  開元時代的李隆基,也一心發展民政,在軍事上大動干戈的時候不算多。

  那時候的李隆基,嚴於律己,善用賢能。

  在他的治理下,大唐迎來了盛世巔峰。

  不僅僅各地糧食豐收,政務清明,而且文章璀璨,詩歌如星。

  更重要的是,唐軍也一掃武則天時代的多方潰敗,對契丹、突厥、吐蕃先後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後期是後突厥,在天寶年間更是被滅國了。

  契丹也被打得求和,不敢再玩了。

  吐蕃與大唐的戰線,更是從劍南道、隴右,被拉到了西域的蔥嶺以西。

  可以說,在這之前的幾十年,都是屬於李隆基的時代。

  在他的治理下,大唐文治武功如璀璨的珍珠。

  可是,窮兵黷武,哪有一直勝的時候呢?

  東北大敗,西南大敗,哥舒翰丟了數萬人。

  大唐的軍政,一下子破了三個窟窿。

  而且是在同一年。

  如此驕傲的李隆基,怎麼能接受?

  他只是短暫的震驚後,就下定決心準備捲土重來。

  他必須要將帝國更多的戰士送到前線去開疆擴土,他必須要讓四方蠻夷全部臣服。

  他要達到太宗皇帝的高度。

  南薰殿一片死寂,沒有人說話,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個。

  群臣已經在興慶殿恭候,崔晉來了,在大唐聖人的暗示下,昨晚許多官員熬夜寫了通報……哦呸!是寫了彈劾李倓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