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248章 世家聯合奏疏,風雨欲來

  自從崔皓死在江東,崔家開始給鄭家、王家、盧家寫信,還給博陵崔家、趙郡李家寫信。

  五姓七望,就差隴西李家了。

  這些家族先後開始表態,他們利用自己在地方上的影響力,給地方太守施壓。

  例如清河郡太守就在五月奏疏,憤怒地痛斥了李倓身為皇室,殘忍殺死崔皓的惡行。

  隨後,清河郡八縣縣令先後上奏疏。

  與此同時,滎陽郡太守,以及滎陽郡七縣縣令先後上奏疏。

  此後趙郡太守,以及趙郡八縣先後上奏疏。

  還沒有完,到了五月下旬,博陵郡十縣,全部開始發聲。

  隨後范陽盧氏也開始表態。

  一場針對李倓的暴風雨,席捲了河南、河北。

  五姓七望,有五家站了出來,其影響程度空前。

  這件事足以震動整個朝野。

  “哈哈哈!”安祿山大笑起來,他對當初李倓羞辱他一事,一直銘記於心,“建寧郡王,你也有今天!”

  高尚說道:“大夫,那建寧郡王把紙張的價格壓下來,就犯了大錯,之前我就預言過,他那樣做,遲早會觸犯中原那些世家的利益,如此看來,比我想象的還要快!”

  一邊正在喝酒的史思明說道:“這建寧郡王是太子之子,太子這一次恐怕坐不穩了!”

  安祿山直言不諱地說道:“太子殿下一直與我不對付,他被廢,正合我意!”

  準確地來說,在前幾年,安祿山還並無反意。

  甚至在他剛擔任范陽節度使的時候,也沒有反意。

  區區一個軍鎮的節度使,就敢造反,除非腦子壞掉了。

  但安祿山是個政治投機客。

  他造反的野心也是逐步增加的。

  例如他選擇跟李林甫站在一起,拼命得罪太子,就必然導致他走上造反的這條路。

  實際上這個原因,也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

  因為李隆基為了防太子,嚴禁邊關武將親近太子。

  安祿山既然是投機客,當然就會和太子交惡。

  當今皇帝又年事已高,和太子交惡,等同於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上班,隨時可能人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