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197章 王忠嗣本王要定了!


                 一個好的政策,可以推動利益的重新分配,從而緩和矛盾。

  但任何一個政策,都存在著大量的漏洞。

  如果視漏洞於無物,將在江都城自縊而亡。

  所以政策需要相關的律法和條例加以輔佐,再配置好的人員去貫徹執行。

  這也是李倓為什麼不敢急著把開荒往淮南道和江南道其他諸州推行的原因。

  盤子太大,漏洞太大,律法不完善、執行官僚機構不完善。

  步子稍微大一點點,就會扯到蛋。

  饒是如此,一千多里之外的江夏依然開始擅作主張,玩起借雞生蛋,再殺雞取卵的遊戲。

  天寶年間的土地兼,具體數據李倓不知道,但均田制崩壞,權力不受控,財富的聚集也失去了規則,那麼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一定就成了有權人嘴下最美味的蛋糕。

  以前他們還懂得要臉,做事還有顧慮。

  自李隆基開始擺爛,大唐上下全部開始擺爛,真正有想法願擔當的人只能躺平。

  最終誰為這場權力制度的崩潰埋單呢?

  顯然是如江夏縣一樣的千千萬萬的大唐百姓!

  如果今日江夏這件事,李倓從輕發落,或者將這些人收押關起來,只要他回揚州,這些人轉眼就能被人從牢獄裡請出來,重新換上絲綢長衣,騎上駿馬,巡視他人良田,抬手之間毀掉無數百姓平靜的生活。

  制度空缺,那就建立新的制度,可新的制度非一日兩日能建成。

  以李倓現在的身份,還在不斷發展自身階段,在與李林甫、安祿山等人的對抗階段,更不可能放開手腳建立完善的新制度。

  既然沒有完善的新制度,那就用最原始、最粗暴的手段,來威懾這些人。

  我們說合格的政客,從來不會僅僅只是為了洩憤而憑藉著情緒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合格的政客,每一步都有它的目的。

  自保也好,平衡也好,維持局面穩定也罷。

  李倓以快刀斬人頭,顯然是威懾這江淮諸州官員和家族,讓他們有所顧忌。

  人就是這樣,人與人在交往的諸多行為其實都是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