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186章 必要的時候是可以捅蕭家幾刀的

  蕭恆從李倓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一股無形的威勢,這種威勢讓他這種世家大族的傑出子弟也感到了壓力。

  “大都督這樣做,會給自己添加很多麻煩。”

  蕭恆也有蕭恆的傲氣,他沒有服軟,而是堅持自己的說法。

  唐人的態度與明清不同,唐人的社會權力結構也還沒有徹底垂直化,儒家也沒有徹底主導大唐。

  門第之別尚未破除,但那套森嚴的層層等級觀,尚未形成。

  例如在明清,上級官員著官服的時候,下級官員見到要下跪。

  這在唐宋都是不存在,也無法想象的。

  “在下話已至此,告辭。”

  說完,蕭恆便站起來,要離開。

  李倓沒有阻攔他。

  等蕭恆離去之後,劉晏才說道:“他說的倒也不無道理,只是郎君您現在迫切地想要在江淮之地推行新政,所以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激烈手段。”

  “這就是他跟你的差距。”李倓笑道,“蕭恆是一個很有才的人,但他出身在世家大族,從小眾星捧月,缺少實際的歷練,缺乏的是殺伐果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今年在常州做了開荒之後,明年就要輪到蘇州,跟地方這些世家挨個談判,最後被拖死的只能是我們!”

  劉晏感受到了李倓語氣中的殺意和狠辣,他心中有素,必要的時候,要用一些特殊的手段。

  實際上,上一次的揚州書院案,就是江東地方豪門的表態。

  這一次與蕭家合作,蕭恆剛才的態度,才是蕭家最真實的態度。

  蕭家之所以願意出面主動幫助他建寧郡王,是看在錢的份上。

  這種合作,各懷鬼胎,點到為止。

  蕭家的本質是傲慢的。

  八月中旬,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元載一邊吃著一塊胡餅,一邊在武進縣的大街上走著。

  他不由得感慨,武進縣的繁華程度,直追江都。

  據說天寶年間,常州的總人口是70萬,比揚州還多了20來萬。

  “元判官,人來了。”

  說話的是元載的心腹,叫常易。

  常易帶來了一個青年,元載一看到此人,眉目間立刻展開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