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57章 大唐財政的基本現狀

  這些物什總要運輸吧,你們總不能讓朝廷出運輸費用吧?

  朝廷都做了那麼多了,你們就不能心懷感恩之心,為朝廷多想想嗎!

  你們不體諒朝廷的難處!

  我王鉷來勸導勸導你們!

  什麼?

  運費是多少?

  這要看情況,我們得坐下來好好算一算。

  李倓目光在王鉷身上不著痕跡掃過,又看了看楊慎矜。

  他突然想到了幹掉王鉷的計策。

  或者說,讓王鉷滾蛋的計策。

  “臣一定不辜負聖人的重託。”

  王鉷內心狂喜,他也悄悄瞥了一眼一邊的李倓。

  建寧郡王,你派一個小小的長安縣尉寫份奏疏,就想扳倒我?

  你還是太幼稚了!

  到時候看你怎麼死的!

  “說說今年國庫的總收如何,這方面有沒有提前做預估?”李隆基又問道。

  他並不想過問王鉷的具體執行方案,他對那些沒什麼興趣。

  因為他知道問到後面,朝廷就變成惡人了,他不想去碰那些無趣的過程。

  他只關心結果。

  楊慎矜說道:“回稟聖人,今年天下田租預估在6000萬石,庸和調絹摺合約3000萬石,綿一百八十萬屯,摺合428萬石,布1350萬餘端,摺合690萬石。”

  “各項賦稅摺合成米數,約為10118萬石。”

  這裡面的絹、綿,都是按照目前市場價還折算的。

  這個數字核算成現錢,按照大唐米價,大約在1300萬貫左右。

  李倓在一邊聽得很仔細,這個數字與史料中天寶年間稅收大致相同。

  《新唐書》有記載:(天寶三載)天下歲入之物,租錢二百餘萬緡,粟千九百八十餘萬斛,庸、調絹七百四十萬匹,綿百八十餘萬屯,布千三十五萬餘端。

  租錢也還是田租,只是有一部分是沒有交糧食,而是直接叫的現錢。

  楊慎矜彙報的的庸和調,與天寶三載基本上一模一樣。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作者很懶……啊呸!

  這說明了兩年過去了,大唐稅收統計沒有更新。

  那到底是不是隻有兩年不更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