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羅德里格斯宇宙無敵迷人帥氣死侍 作品

第七百四十二章 哥譚1990


                 哥譚的初春,遠不像曠野中那麼溫柔,在這個萬物生髮的季節當中,這裡依舊夜夜寒風呼嘯。

  但是,窗外傳來的風聲蓋不過熊熊燃燒的壁爐火焰聲,身上帶著寒意的默克爾,將剛剛從倉庫當中拿來的木柴,重新添進壁爐當中。

  火焰讓他的影子拉的很長,在沒有開燈的大廳當中,每一件傢俱的輪廓,都在火焰的光影中若隱若現。

  腳步聲從樓梯處傳來,默克爾起身回頭,他快步走向剛剛下樓的席勒,順手從旁邊的衣架上拿來大衣,席勒穿好大衣之後,從傘架上拿起黑色的雨傘。

  默克爾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手錶說:“先生,今晚的歌劇九點才開演,您是和別人有約嗎?”

  “沒錯,有人約我去大劇院旁邊的餐廳吃晚餐,他是直接打電話去學校找我的,因此你不知道。”席勒對著鏡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領帶,默克爾拿起撣子,將衣角的浮塵撣掉,他說:“看來這是一位現代派的先生,約您吃晚餐,居然直接打電話到學校去。”

  “是的,畢竟,今年是1990年了,新年新氣象,很多舊的秩序,應該退場了。”

  說完,席勒從大門走出去,走上提前約好的車,透過車窗玻璃,他能看到這一路上異常繁華,原本已經沒落的西區莊園區,重新變的燈火輝煌。

  在哥譚的物流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好之後,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也在不斷發展,東區的餐飲事業火爆異常,尤其是那些店面不大,甚至略顯窮酸和破舊的本地餐館,成了碼頭工人和貨車司機的最愛。

  每一個物流聚集區附近的餐館,都會有這樣幾個特徵,用料未必是最好的,但量一定夠大,要是再有點自己的風味和特色,能在司機、搬運工和建築工人等等群體當中口口相傳,那就絕對不必擔心生意了。

  就在席勒坐在車上,前往大劇院附近的餐廳赴約時,科波特也坐在車上,由北區前往東區,去籌備冰山餐廳開業的事。

  在決定要開餐廳之前,他去做了很長時間的調查,所以他才把地點選在了東區。

  這裡的絕大多數餐館都符合之前說的那幾條準則,坐在車子當中,向車窗外看去,這裡的道路依舊有些破酒,與重新繁榮起來的西區相比,這裡沒有豪華的哥特式門臉、沒有花體字,也沒有法語寫著的餐廳標牌,更沒有西裝革履、皮鞋的反光比燈都要亮的侍者。

  科波特看到,這裡的所有餐廳都沒有什麼像樣的門臉,它們大多都是民居的一層改造的,有一個用來遞出食物的小圓窗和一扇木門,木門上面有一個遮陽棚,遮陽棚的旁邊掛著一個招牌,上面寫著這裡到底是賣什麼的。

  法式羊排和意大利甜點在這裡根本就不受歡迎,隨著車輛緩緩前進,進入到人流最多的那條商業街裡,那裡最受歡迎的餐館,叫做“安德森老街牛排店”。

  這裡的牛排可不是擺在精緻的瓷盤上,切開之後,透著微微的紅色還會流出汁水的那種高檔牛排,調查了進貨商和進貨渠道的科波特最清楚,安德森那個老混球才捨不得買好牛肉,他只會買最便宜的那一種。

  這裡的牛排吃的也不是什麼原汁原味,這裡最著名的一道菜叫做老街秘製牛排,是用一大碗辣椒醬澆在牛排上,秘製辣椒醬是安德森在這裡安身立命的資本。

  小小的牛排館只有不到十張桌子,此刻全都坐滿了人,還有不少人蹲在門外大快朵頤。

  哥譚常年溼冷,這裡的辣味美食很受歡迎,科波特吸取了這種優勢,找來了一個墨西哥人為他調辣椒醬,同時,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總是會渴望大量的肉類和碳水,牛排越大越厚越好,如果能再來點汁水蘸著麵包吃,那就更好了。

  科波特回想起自己餐廳的菜單,他當然沒有忘了把大份厚切牛排配麵包放在主菜的第一位。

  在車子呼嘯而過的瞬間,“叮鈴鈴”的車鈴響起,科波特朝右側的車窗看去,一家麵包店的外面圍了十幾個孩子,有人正在搬箱子,有人正在打包麵包,還有人在數牛奶。

  科波特也幹過一段時間這樣的活,就在他的媽媽剛剛進入精神病醫院住院的時候,當然,他去送麵包和牛奶,不只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摸清楚這些小販們的活動軌跡。

  他的心中蘊藏著巨大的野心,他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夠為他所用,而最終他也確實做到了,現在他是哥譚名副其實的孩子王。

  聽起來,這不是個什麼很威武的稱號,但哥譚本地人都知道,擁有這個稱號的人,一定會在哥譚上層有一席之地,而且比其他任何人地基都要穩固。

  在物流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是沒有經歷過挫折,之前的雪災,給哥譚剛剛發展起來的產業迎頭痛擊,但這卻讓哥譚的孩子幫發展的越來越好。

  大雪封門,天寒地凍,再加上道路擁堵,沒法出去幹活,大家都在家裡待著,那吃喝和柴火怎麼辦?

  大多數人不會選擇自己去買,一方面是不知道哪家店有貨,要是頂著寒風、費了那麼大勁走過去,卻被告知貨已經售空了,那不是白跑一趟嗎?

  另一方面,在一個遍地是黑幫的城市裡,一個強壯的成年人,隨意穿梭在別人的地盤,是容易挨槍子的。

  但是孩子們就沒有這個煩惱了,他們本來就是幹這個的,哪個麵包店有存貨、從哪裡走能拿到最新鮮溫熱的牛奶、調料啤酒、生活用品應該去哪買,他們再清楚不過。

  黑幫們不會在乎這群小孩子,也不會把他們闖進地盤視為挑釁,而且他們知道太多小路,尤其是地下通道,只要付出一點跑腿費,報紙、麵包、牛奶、啤酒,什麼都有。

  科波特用很短的時間就摸清楚了他們的脈絡,又因為之前的孩子王牽扯到康斯坦丁的事裡,現在已經被獻祭給了魔鬼。

  之後,幾個孩子幫打的非常厲害,就為了爭奪孩子王的寶座,最開始,半路殺出來的科波特,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但是,企鵝人的野心和智慧不容置疑,他能成功的坐上孩子王的寶座,不光是靠暴力,更重要的是,他能帶著所有人一起賺錢。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有他這樣的實力,能夠將全哥譚的孩子統籌起來,為他們重新安排適合的崗位和效率最高的路線,讓他們每天掙的錢翻倍,還不會因為搶客戶產生矛盾。

  東區的麵包店會兼職賣牛奶,每天早上,新鮮的牛奶會從城外的牧場送到麵包店裡,孩子們可以直接在這裡買到麵包和牛奶,針對客戶群體不同,可能還要去煙店和酒吧買菸和啤酒,順便再去報刊亭買上一份報紙。

  科波特將這些東西設置成了不同的套餐,如果有人只買麵包和牛奶,那麼小販們就會向他們推薦加一份報紙,如果有人經常買菸和啤酒,小販們就會向他推薦早餐套餐。

  之前雪災的時候,被困在家裡,是沒有辦法才只能驅使這些孩子們去買東西,但是後來養成了習慣之後,他們就覺得這樣的確很方便。

  每天早上還沒起床,熱牛奶和熱氣騰騰的麵包就已經等在門外了,每天傍晚想喝酒的時候,不用去酒吧,也能來上一杯。

  這樣過了幾個月之後,絕大多數的哥譚市民都已經買全了套餐,

  東區普通家庭的三口之家,早餐會預定一磅的普通白麵包,一瓶牛奶,家庭條件好一些的還會加上兩片培根火腿,外加一份報紙。

  至於喜歡買菸買酒的,一般都是前一天預定,第二天送到,生活用品也是一樣。

  雖說東區是貧民窟,但因為哥譚整體經濟水平不錯,物資相對比較豐富的原因,這裡的人沒有貧困到三天餓九頓,哥譚貧民窟最大的問題是居住條件非常差,經常停水停電,外加衛生問題不好導致的疾病。

  活地獄的貧民窟改造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現在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期的階段,整個活地獄外圍全部完成了改造,但是在推行到更遠處的地方的時候,卻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活地獄的居住條件和衛生條件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但其他地方其實沒有這麼嚴重,又因為並沒有到餓死人的地步,許多人對於居住環境的改善不是那麼迫切,甚至很多人覺得維持原狀就好。

  一個從小生活在這裡、沒讀過書,也幾乎沒接觸過外地的本地人,對於改善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迫切需求,畢竟,日子也不是不能過。

  他們很羨慕那些住在莊園裡每天出入劇場和高檔餐廳的老爺們,他們偶爾會做那樣的夢,但這不意味著,他們願意讓人把自己的房子改得亂七八糟。

  這一代人的生活習慣已經養成了,他們沒有更高的追求了,只要吃飽飯,房子不漏雨就行,所以最後,問題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教育上。

  想要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接受改變,就必須得提升教育水平,讓他們意識到,這種居住環境和衛生情況是不正常的,但是這一代人從頭開始教育的可能性很低,那麼最後,還是得從孩子身上入手。

  這也是為什麼教父會允許科波特,把原本豪華的公館改成普通餐廳的原因,這會讓這裡的孩子們看到,與他們生活的環境不同的另一個社會,他們必須有想要往向上攀登的動力,才有接受教育的動力。

  科波特乘車來到了冰山餐廳,此時,已經換好服務生制服的孩子們站成一排,正在聽一個侍者給他們講工作要求。

  “首先,我要教你們打掃,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幹過這樣的活,但其實非常簡單,所有人分成三組,一組負責幹清潔,一組負責溼清潔,剩下一組負責換水,你們要做的,就是把這裡的地面、桌子和椅子擦乾淨……”

  “力氣比較大的人去換水組,力氣最弱的去幹清潔組,你,對,就是你,你退燒了嗎?”那個侍者把其中最瘦弱的一個小男孩叫了出來,他伸手摸了摸小男孩的頭說:“不行,你沒有退燒,回去再吃一片藥,然後去躺著吧。”

  可誰知,那個小男孩卻顫抖著說:“我可以幹活的……我沒病,我會擦地,我以前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