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備驚了,我的謀主太妖孽 作品

第368章 坐以待斃!

  不比其餘郡縣,劉備麾下的平原不管是在人口上、還是耕地上,都要遠勝其餘郡縣,劉備將近十年的治理,足以使得這個曾經被黃巾霍亂的貧瘠之地上,綻放出新的花朵,

  糧食充足,人口眾多,官道甚至比曾經的洛陽還要寬敞,

  這也是李憂推動商法的原因之一!

  士農工商,古來如此,凡行商者,皆被人看做最為低賤的庶民,不得朝廷重用,就連糜竺那等高門大戶,也只能依附在劉備的麾下才能謀得一官身,像其餘的那等底層商人,往往被人鄙夷,

  這個基調在漢朝剛立之時便被漢高祖定了下來,但其實在那個時候,大漢剛經歷過戰亂,不少商人囤積奇物,靠著戰亂大肆搜刮錢財,被劉邦打擊也情有可原,在那樣的背景下,李憂還真不能說劉邦的政治方針有什麼錯誤,

  可劉邦畢竟是漢高祖,是大漢的開國皇帝,是大漢的基石,

  祖宗定下的法度,兒子哪有不遵守的道理,加上當時的漢朝確實產糧不多,因此一直將重農抑商的國策延續了下來,到了漢武帝,更是因為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給了重農抑商基於儒家的理論根據,

  所以直到現在,商人的地位都是極為低下的,早年間黃巾內亂之時,何進就曾把不少商人連同罪犯,一同送到了前線,

  在這種極為惡劣的環境下,商人自然是人人敬而遠之,除非像甄家、糜家這等靠著祖上餘蔭行商的世家,尋常的商人真是極為罕見,蘇雙、張世平那種商人,若不是依附在劉備麾下,估計早就讓人啃得連渣滓都不剩了!

  不受尊重不說,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財,指不定就因為什麼被全數沒收,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會有人敢經商?

  李憂自然知道這樣的弊端,

  這次商法的推進,就是告訴所有想在平原行商之人,他們平原,要開始重商了!

  調整稅收,推行相關法度,鼓勵行商,甚至接收商人的孩子在學堂讀書,只要順利學成,就能直接任官!

  平原正在做一件違背祖宗禮法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