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珂姚廣孝 作品

第五百五十四章 毀滅你,與你何干?

  而至於蠻荒,這句話的真實程度更是呈指數性的上升。

  不提別人,單說他自己。

  歷史上對他的描繪是以雙足丈量九州,攜萬千百姓,眾神之助開鑿河道疏通洩洪,堪稱聖王的典範。

  但熟悉的,那段歷史的親身歷者卻只會默默的翻個白眼。

  雙足丈量九州,確實這一點無可否認,攜萬千百姓也是真實無誤,眾神助力更是真的不能再真,但前提是你別光寫結果忽略了過程啊?

  完整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

  某大禹,在從舜帝那裡接了使命之後,並沒有跟其他人一樣第一時間老老實實的去疏通洪水,阻塞凹地,而是帶著數不清的餓漢,在蠻荒到處溜達,看到活物就要將人賺上山來,不論好惡,一併賺之。

  不服,當場生火架鍋烹煮為樂,而食材的本身正是這些違逆的神聖跟惡獸。

  真當成千上萬的餓漢是白帶的啊?

  如此,這一灘人彷彿蝗蟲過境一般,所過之處無有一神倖存,不是變成了鍋中的熟肉,就是成了蝗蟲的一員。

  而後再以絕對的大勢壓服作亂的水神。

  是,蠻荒天破,洪澇氾濫,四方水神實力暴漲。

  但你能打?

  能打有個屁用啊!

  出來混,講的是勢力,說的是背景,你手下百萬水族,哪兒能跟咱這十萬神聖大軍相提並論?

  一個換你一百個我都綽綽有餘!

  至於說被裹挾的神聖們難不成就真會乖乖聽大禹的話.能問出這個問題的,首先就很腦殘,你不繳投名狀,誰拿你當自己人啊,更何況平日裡大家們過的是啥生活?

  瓜果蔬菜,飛禽走獸;金玉寶石,外域蠻夷已是相當高規格的祭品了。

  而現在呢?

  蠻荒的神聖當做三牲,隨意品嚐,隨意取用,神聖的血肉,空缺的權柄,數十萬年積累的洞府平均分配.如此高規格的待遇誰打歪心思別個都得一擁而上打死它!

  起初,它們或許還抱著打不過大禹,但我出工不出力的想法,但參與了第一次劫掠.啊呸,是丈量九州之後,毫無疑問它們已經滿心沉浸在這場盛大的狂歡之中不可自拔!

  大禹的大勢就這麼跟滾雪球一樣蓬勃成長。

  而也因為如此,自軒轅時代流傳下來便少有刪改的《白澤圖》也在此過程中逐漸趨近於完善,只是成書之後,相比原版內容已翻了數十倍之多,且其中添加了無數人的心血,《白澤圖》不好繼續再叫,便在眾神的建議下更名了《山海經》

  如此,曠世鉅作,蠻荒食譜《山珍海味經》得以新鮮出爐。

  而至於在這麼龐然的勢力下,卻冒出了淮渦水君這個另類的貨色,成功的成為了大禹治水道路上最值得被人稱讚,且流傳後世的傳說.

  只能說少尤的莽而缺智也不是沒有來頭的。

  誰能想象已經眾望所歸,裹挾了整個蠻荒,人王定鼎在望的大禹,在行至淮河時,突然來了興致要自己單幹,結果年輕的大禹便第一次碰到了南牆。

  首先無支祁不是一個軟柿子。

  作為九州北方水系,甚至蔑視河伯的霸主級人物,無支祁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作為接近末尾,也蠻荒最後一條仍在泛濫的主要水系,淮渦不僅僅有無支祁,還有那些在大禹到達以前便戰略轉進的各方水神。

  淮渦戰場,堪稱凝聚了大半個蠻荒水禍的頂尖陣容。

  無支祁只不過因為地主的身份,成了名義上的領導者。

  結果,大禹就這麼孤身一人A了上去,他不吃敗仗誰吃敗仗啊!

  雖然事後惱羞成怒的拉上應龍,倆神人在整個淮渦犁了好多遍,但也沒法掩蓋這個莽子丟人的事實。

  只是來時說的好好的,什麼洪厄既除,乃蠻荒之功,禹雖為人王,但蠻荒卻需諸神攜手共治。

  但會稽登頂之後,這小黑子立馬翻臉不認人,一杆子打翻了所有盟友,並犁定九州,鑄九鼎以鎮天下。

  其實,這翻臉不認人的名場面早有歷史,某個姓軒轅,名有熊的大黑子就是如此做的,斬了蚩尤之後立馬露出了醜惡的嘴臉,只是一來年代久遠,二來當初被誆騙的是燭龍帝俊那一等的人物,到舜禹時,知曉內情的已寥寥無幾。

  歷史在這一刻重新上演,而本來還能憑著人多勢眾跟大禹應龍一方打個五五開的諸神,在人族脫離了困境,各方來朝的情況下,幾無反抗的被一波推平。

  如此,大禹時代正式宣告到來!

  至於後世史書上和諧美滿的描繪,既是史官熟悉的春秋筆法,也是當事人不願提及那些傷感的黑歷史而刻意掩埋,藏匿的秘密。

  除此之外,像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望夫石之一類的民間傳聞,其中有多少水分也可憑想象自行揣測.

  而至於蠻荒的徹底定代,是多方謀算下的一場意外,也是蠻荒天地過度膨脹下非人族部分自我意識的絕地拯救。

  只是大家沒想到,算計來算計去,雖杜絕了蠻荒人族的延續,但卻將蠻荒的未來徹底交託給了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