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你提的,我當皇帝你又求複合 作品

第146章 永世不反!永護大堯!


                 打量著那穆起章的神情,樊兵武知道,自己這是猜對了。

  老師心中護送陛下回京的最佳人選,是那衛家人,範州軍的統帥,衛青時!

  他細細的思索了一下,不由得對於眼前的老師,一陣欽佩。

  自己的老師,無論是兵法謀略,還是心計,都足夠自己學好幾輩子的了。

  就單是從其對於如今瓊州乃至整個大堯亂局的應對上看,就足以令人歎服!

  要問,穆起章今日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劉溫良的府邸前?

  又為什麼會提到京城的亂局,提到蕭寧回京?

  這一切,都要從穆起章出征前說起!

  穆起章出征前,一共給樊兵武留下了兩個任務!

  第一,監視太后黨,以及和孟如秋來往甚密的軍侯,駐紮在洛陵城鄰州渭水畔渭水營的段汝斜!

  第二,坐鎮瓊州後方,時刻關注著下燕軍的舉動!

  穆起章近乎半輩子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他的行軍經驗,那是何等的豐富?

  自己出徵,朝中可能會有人有動作這種事,他又怎麼會想不到?

  “老師,有關於您怎麼知道,那孟如秋很有可能會有動作,甚至,還讓我早早地就去盯著段汝斜這事?我心中,已經有了些許猜測。”

  “但我還是想聽您說一下理由,來印證一下自己心中的猜測。”

  樊兵武對眼前自己的老師,那可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正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說的,大抵就是老師這種帥才吧!

  “理由其實很簡單。”

  對於這個徒弟,穆起章還是很看重的。

  “大堯如今的局勢,上得了檯面的勢力,無非也就是京中的清流和太后黨,以及京外的五王!”“說到這些勢力,五王雖然勵精圖治,都有爭奪皇位之念,但幾乎都還處於觀望狀態,且五人相互掣肘,動手的概率並不大。”

  “倒是京城我們的這兩個老對手,在皇帝登基後,清流和太后黨早就有些坐不住了,動手的概率,要遠遠高於五王。”

  “可清流們大多文官,和武官來往不多,加上許居正的眼光還是看的長遠的。他能想明白,有我在,大堯朝局還能保持不亂,相對穩定。”

  “而我一旦出事,五王怕是就坐不住了,到時候大堯大亂,生靈塗炭,絕非他清流想要看見的!”

  “因此,一能看清局勢,二無軍方馳援的清流,有動作的可能,同樣不大。”

  “將五王和清流一一排除,我們唯一需要提防的,自然就只有孟如秋了。他和那渭水營主將本就來往密切!”

  “在新皇登基後,我們把持了朝政,清流們雖然頑固,但私念並不多,只有他,是真得焦躁不安吶。”

  “而且,他還有動手的條件,那渭水營是他在軍方的倚仗!我們自然需要提防。”

  “至於下燕和瓊北王,我帶兵奔赴夷州,瓊州相對空虛!”

  “而下燕國內最近又不太平,山火叢生!下燕有可能會來趁火打劫,不是一件很容易想到的事情麼?”

  樊兵武點了點頭,跟自己的猜測相差不多。

  這後面的事情,就很清楚了。

  自己發現了渭水營和下燕軍都有大軍調動的跡象,於是便通知了老師。

  之後,探子又在下燕軍中,發現了瓊北王舊部的蹤跡。

  最終,今日就有了這本,圍攻瓊北王王府的事。

  老師這可真是精密的分析,嚴謹的判斷啊。

  樊兵武在心中感嘆道。

  至於為什麼穆起章如今,沒有在夷州。

  理由很簡單,夷州之戰已經大獲全勝,這已經是穆起章來到瓊州的第二天了。

  穆起章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這些事情,想做到其實並不難,只要多看多想,大家都能做到。現在,你來給我說說,為什麼那衛青時,是此次送皇帝回京的最佳人選?”

  樊兵武聞言,略微思考了一下,點頭道:

  “此事的源頭,還是那孟如秋謀反。孟如秋想要謀反奪取京城,關鍵在於調動渭水營!”

  “想要調動大軍,必須師出有名!因此,孟如秋最有可能做得事情,就是讓那太后下旨,說老師挾持了陛下,先對我們打上謀反的罪名。”

  “最終,找個合理的理由,讓渭水營前往京城,拱衛洛陵城。”

  “如果對方一旦這麼做,清流肯定是不同意的。但若有皇太后的旨意在,他們根本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去辯駁。”

  “所以,想要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是讓皇帝回京,那旨意便不攻自破,清流也就有了辯解的理由和支撐。”

  “想要維持朝局穩定,清流這次就必須幫助我們,維護這新皇的正統,反駁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