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常無聊 作品

第四十一章 連升十級

司馬遷評價:“扶蘇為人仁”“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

類比一下大概就是朱元璋眼裡的朱標那麼完美的繼承人。

有這麼多好東西在,蘇子文不怕身份上這點小問題。憑藉扶蘇一貫的好名聲,也不怕成果被侵吞。

選擇扶蘇開局也正是因為這些。

“此乃小事爾,如今大秦一統天下,頒佈各種律法鼓勵百姓耕作,朝廷也是支持有才能之人出仕,待我稟明父皇,為蘇先生請功。”扶蘇一揮手,表示這都不是事,但沒有當場答應,想必還需要查證蘇子文所說。

蘇子文也不著急,他現在也沒有什麼壞心,真就是為了建設大秦來的,只需要安心等天星就行了,順便鍛鍊一下自己能力。

“公子不急,我這裡還有幾樣寶物獻上。”蘇子文又向扶蘇介紹了提升農耕效率的曲轅犁,向門衛要來了自己帶的箱子,拿出了模型。

曲轅犁源於耒耜,耒為手柄,耜為下端起土的部分。後來將耒耜改進為犁,在隨後的各個朝代中,犁的構造不斷改進。唐代北方地區因戰亂人口大量南遷,為了解決耕地不足的矛盾,人們發明了操作靈活輕便且更適宜在江南水田耕作的曲轅犁。

唐朝末年著名文學家和農學家陸龜蒙《耒耜經》記載,曲轅犁由鐵製的犁鑱(犁鏵)、犁壁,木製的犁底、壓鑱、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槃等十一個部件組成。

其優點是可以調節深淺,犁評“進之則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則箭上,入土也淺。”又可據犁梢擺動的幅度,調節耕垈的寬窄,具有輕巧、方便碎土等優點,提高了江南水田耕作效率。宋元時期,對曲轅犁進行了一些改進,將犁轅縮短、彎曲,減少策額、壓鑱等部件,使犁身結構更加輕巧。

曲轅犁的發明推廣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是唐代時期生產工具進步的標誌和中國農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畫中有曲轅犁耕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