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時叄 作品

《元海轉》42楚荊她這個女孩好特別

或許,這個狀態,時瑾會更加的渴望,儘量降低自己的需求,以避免被嫌棄。就像控制不住的想,在任何我需要服務的時候,我都會控制不住的想,對方是不情願的。

情侶之間可以這樣安撫,把對方的頭抱在你的懷裡,彼此凝視,說甜蜜的話,當發生衝突時,學會平靜的表達自己的需求,不去想象站著自己的對立面。不要抱著一種,“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別人都不會善待你。”的心態。

當我們善意的發出,對方就一定會用善意來回答我,這就是全能陷入自戀的躁狂妄想了。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個世界,天和地,若是得不到父母善意的回應,就會像天塌了一般。不必因為得不到善意就羞恥憤恨,因為我們就是善意的源頭。

時瑾忽然發現!我以前對待自己的方式,是沒有人性的!只剛好夠自己活著,胸口只有不難受就好,無所謂。母親也會注視著我,覺得“我這麼個孩子,折騰不行了吧?也就這樣了,也就不好了吧。(眼神帶恨和無動於衷的冷漠)”

你不會了游泳輪滑和游龍滑板,是你已經不敢放開手去做了,心靈去自由探索的事情,害怕一轉眼,一眨眼母親就會消失不見。

可是你必須想去突破自己,在你滑板嘗試放開手腳之前,先學會對自己善意,才會明白“寵”“愛”的過程,姐姐平常打我的時候,我犯錯的時候,我能扛得住姐姐的打,我其實並不脆弱。

寶寶不是靜止的,寶寶是一直都在活動的,對於寶寶來說,活動就是她的天地,也是媽媽自信的源泉。

脆弱的自戀:

儘量及時回應,痛快的滿足孩子,不要故意製造挫折,孩子的內心會寬廣穩定!

時瑾曾經一直覺得,我嫉妒,不可以有比我好,優秀,更美麗更值得被愛的人和物。

我有一個想法,它順利的實現了,我的自戀就得到了滿足,它沒有順利實現,我的自戀就被破壞了,會觸發“活不下去”的反應,因為“我的渴望死了,就等於我也死了”。

對於嬰兒來說,這就是現實,渴望裡面,寶寶的撫慰和餵養,如果得不到,就意味著活不下去。寶寶沒有能力撫慰自己,餵養自己,她只能等待,她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得到回應,每一秒似乎都是無窮無盡的,都可能意味著死亡。

對於寶寶來說,沒有及時的回應就是絕境。

一個寶寶長時間得不到回應,自戀就會受損形成脆弱的自戀。

容易被時間缺乏概念,倘若發出的信號沒有回應,就會整個人受到打擊,內心很痛苦,跟朋友聊天,一直不回覆,就會不停的想,是不是已經不喜歡我,我又哪裡得罪了她?在心裡面設置一個“假想敵”,去公開的對峙了。

希望每件事被立刻回應,事事順利。

在脆弱的自戀模式,認為我學畫畫多久,就能超越老師呢?這個問題回答與否都沒有意思,脆弱的自戀會給人一個規劃,頭腦沒有自我這個概念,頭腦想象一件事是怎樣的,就希望事情立刻變成這樣,等待琢磨改進這件事對頭腦來說是難以忍受的,規劃的時候,不要渴望找到一種“靈丹妙藥”,立刻解除這種躁狂狀態,這本身就是陷入了躁狂(就是說我自己)

對時瑾來說,對漂亮的二次元性感完美比例的少女,對她們抓狂的嫉妒迫切的渴望自卑,得不到好像我就會死掉,會缺失身體,會變的醜。

要有時間的概念,它需要等待和規劃,可能這個過程是慢慢增長的,要能夠“獨立思考”。時小瑾曾經閉門造車的時候,有人指出其中的錯誤,他也視而不見,因為摧毀了脆弱的自戀,會導致痛不欲生,還是想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面。

正式錯誤改正它,繼續做好,不要覺得說,我的觀點錯了,就是我整個人都錯了,我要死掉了。

時瑾還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他是一個活在“奇蹟”當中的人,母愛或許跨度太大了,自戀的想法給人一種,奇蹟會發生,我就能改變自己生活的想法,一個寶寶要願意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充沛感的積累努力,同時又保持創造力,成長需要學會對事實妥協,對挫折認栽,這會很痛,但是痛過了就繼續前行,聆聽內心的召喚,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奇蹟發生,心懷感恩,如果奇蹟沒有發生,也很正常,人生如是。

體驗痛苦,保持覺知,生活有各種意外和不完美,但是生活會繼續。越是生命早期經歷的模式,我們越會深深認同,我需要愛,愛不回應我,我就加倍的哭,不回應我我就會死掉,如果我停止了哭泣,就好像要死掉一樣。

伴隨著另一個可怕的劇情,不完美就會死掉。

誰讓我自戀受損,誰就該去死,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中,壞的都是別人,錯的都是別人,而我是好的,聰明的,完美的,這樣這樣保護自我不破碎,不用體驗破碎帶來的痛苦。

關係不完美,但是依然可以體驗它的存在,不代表不養了或者不回覆了,當陷入劇情當中,一邊體驗一邊保持覺知,死掉的是我的“自戀”,是劇情中的嬰兒,不是我,我不會死掉。

只有在真實自體中,自戀客體才沒有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