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374章 最後一題

 第374章 最後一題 

 經義和詩賦對於李安來說都算不上難,因此前六天李安的精神非常好。 

 就是連續幾天沒人說話,考舍又非常小,活動不開,讓人難免有些煩躁。 

 不過李安有縣試和鄉試的磨練,很快把心態調整了過來。 

 考舍並不保暖,晚上冷颼颼的,李安準備充足,加上有明蘭送的護膝,倒也不難過。 

 這日一早,李安睡醒後,用清水漱了漱口,在用溼帕子擦了擦臉,徹底清醒了過來。 

 活動了一下身子,吃了點東西,李安把筆墨準備好,等待最後策論的開始。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策論的考題也公佈了。 

 李安一邊聽一邊寫,當題目抄錄下來,看著策論題眉頭微皺。 

 “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苻堅伐晉以獨斷而亡;齊桓專任管仲而霸,燕噲專任子之而敗,事同而功異,何也?”就是這次會試的策論題。 

 這一點從神宗變法就能看得出來,神宗皇帝支持力度大,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內部爭鬥便的更加劇烈。 

 前面的例子說的是君主獨斷,後面的則是在用臣子上。 

 李安猜測莫非官家對當年新政失敗耿耿於懷,想通過這次會試,尋找他想要的答案? 

 如今官家身體狀況不好,又沒有子嗣,別的東西好像他也不在意了。 

 看似好像沒有什麼意義,但是誰出的題,關係到答題的側重點。 

 畢竟會試的文章,官家可是會抽閱的。 

 若是當初官家堅持下去,新政其實也不一定會成功,反而會加劇內部矛盾。 

 若是題目真是官家出的,那麼這道題目就可以理解為,官家在問當初新政失敗,到底是他的問題,還是臣子的問題。 

 事實上,自古以來都是以成敗論英雄,後人以功過論古人。 

 以如今的局勢,官家怕是無心理會這些。 

 簡單來說,主考官可以藉著科舉出題,把附和自己心意的文章,送到官家面前,藉以影響官家的一些想法和決定。 

 意思是:晉武帝司馬炎獨斷而滅吳統一天下,前秦苻堅獨斷而淝水之戰失利亡國,齊桓公任用管仲而稱霸,燕王噲任用子之而導致燕國大亂,一樣的方法而結果不同,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