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312章 暗流湧動

 第312章 暗流湧動

 顧廷燁在汴京有著紈絝之名,但是這個紈絝之名,一部分是顧家四房五房的幾個把自己乾的混賬事賴到顧廷燁頭上。

 另一部分則是顧廷燁每次被顧偃開處罰後,帶著自暴自棄的心理,故意去青樓。

 加上她派人暗中散步一些謠言,最終讓顧廷燁成為了汴京有名的紈絝公子。

 然而自從前些年顧廷燁偷偷離家出走去了揚州後,顧廷燁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竟然提出要讀書參加科舉。

 小秦氏當時就覺得很不對勁,懷疑顧廷燁在揚州是不是知道了什麼。

 然而顧廷燁對她依舊非常尊敬,讓她一時間有些拿不準了。

 沒多久顧偃開要回汴京的消息傳回來,顧廷燁卻說要去白鹿洞書院讀書,小秦氏猜測顧廷燁是不是因為怕顧偃開追究他離家出走之事,才提出要讀書,在顧偃開面前表現一下。

 後來覺得這樣顧偃開回來,還是會追究,乾脆躲到白鹿洞書院去了。

 雖說這和顧廷燁的性格有些不符,但是小秦氏也想不到別的可能了。

 第二天就帶著傷去盛家讀書去了。

 “或許是他隱藏的深呢?”小秦氏皺眉道。

 小秦氏開始不僅沒有擔心,反而更加高興了。

 一連幾日,每日都是早上出門去盛家讀書,下午散學便回來。

 然而顧廷燁接下來的反應,出戶了她的預料。

 然而顧廷燁卻向顧偃開質問他生母的死因。

 她不得不這麼去想,因為顧廷燁若是真知道了什麼,卻依舊裝成毫不知情的樣子,誰知道顧廷燁是不是在盤算著報復她?

 “既然如此,夫人何不試探試探二公子?”楚媽媽說道。

 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這就讓小秦氏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小秦氏心裡高興,表面上卻扮演著一個慈母的角色,護著顧廷燁為其求情。

 最終被小秦氏一番勸說,才打消了這個想法。

 她甚至期待顧廷燁因此直接離家出走,永遠都不回來了。

 然而顧廷燁去年參加縣試竟然考中了,今年的鄉試也考過了。

 父子倆決裂,是她最願意看到的。

 甚至還大發雷霆,要派人去把顧廷燁抓回來。

 “夫人多慮了,奴婢覺得不太可能。要是二公子真知道了些什麼,為何對待夫人還是以前那般?”楚媽媽說道。

 可是顧廷燁不僅沒有如她期盼的那樣離開汴京,就連青樓都沒去。

 別說小秦氏這麼想,就連顧偃開回來後得知消息也這麼想。

 按照顧廷燁以前的性子,每次被顧偃開訓斥後,都會去青樓,一方面是借酒消愁,一方面是故意氣顧偃開。

 難道顧廷燁真的轉性子了?

 直到前些日子顧廷燁回來,因為滿身酒氣,被顧偃開訓斥了一頓。

 小秦氏巴不得顧廷燁自暴自棄,在外面整日尋花問柳,讓顧偃開對顧廷燁徹底失望。

 “試探是要試探的,不過不需要我們動手。四房五房那幾個紈絝子弟,在二郎離開汴京這幾年,日子可不好過。”小秦氏冷笑道。

 四房五房那幾個以前出去吃花酒,都喜歡掛顧廷燁的賬,每次人家上門討要,都是她拿錢還上的。

 然後再裝作不經意間,讓顧偃開知道。

 顧廷燁走後,他們可就沒有那麼瀟灑了。

 如今顧廷燁回來,以那幾個的性子,怕是還會這麼幹。

 “那二公子那邊還要派人盯著麼?奴婢擔心被二公子發現就麻煩了。”楚媽媽問道。

 “派人繼續盯著,讓他們大膽一點,發現了就說是老爺派去的。”小秦氏淡淡道。

 ……

 五月中旬,文炎敬就回到了汴京,在汴京租了個房子,每天到盛家讀書。

 不過這對李安他們並沒有什麼影響,無非是多了一個人罷了。

 文炎敬情商也頗高,雖然齊衡和顧廷燁身份都不簡單,但是他在兩人面前不卑不亢。

 加上其學識不錯,顧廷燁和齊衡也沒有尋常世家子弟那麼高傲,相處倒也融洽。

 上次眾相公共同上奏,請官家過繼宗室,冊立儲君,惹惱官家,被官家貶了許多官員後,朝中官員並沒有就此放棄。

 其實古代文人非常和皇帝反著幹,越是皇帝不同意,他們越會堅持。

 怎麼可能因為官家貶了一些人,就失了文人的‘氣節’。

 對此官家也沒辦法,總不能真把上奏的官員全都貶了吧。

 官家無奈之下,乾脆裝起了病。

 然而就在這時,不少官員上書彈劾王安石。

 理由是王安石在禹州擔任通判期間,巧立名目,以為百姓謀福祉為由,實行變法。

 實際上卻是為了中飽私囊,當地鄉紳不配合的,全部被其針對。

 禹州鄉紳無奈之下便找到了禹州知州,懇請其上書朝廷,請朝廷為他們做主。

 朝中許多官員上奏,請官家罷免王安石,押其回京問罪。

 官家並沒有答應,而是說要派人調查。

 對於官家來說,同意把王安石外放,一來是把王安石這個煩人精弄走,省的他天天上書請求改革,煩自己。

 二來也是想著讓王安石去地方上折騰,這樣百官也不會天天盯著立儲之事。

 如今王安石被彈劾,請求立儲的呼聲確實小了很多,讓官家鬆了一口氣。

 這種情況下,不管上奏彈劾王安石的那些事是否屬實,官家都不可能處置王安石。

 不然把王安石處置了,那些官員還不得繼續逼他立儲。

 官家的態度,也讓許多官員心裡咯噔一聲,難道王安石在禹州做的那些事,是官家暗中授意的?

 當初改革派被貶,勢力大減,守舊派的人也顧不上立儲不立儲了,紛紛上奏請求處置王安石。

 在他們的奏摺中,王安石好似成了禍國殃民,十惡不赦之人。

 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守舊派,也有少部分的改革派。

 守舊派為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用多提。

 而那些改革派則是認為此時不是改革的好時機。

 一來如今儲君為定,官家又因為喪子的原因,五十多歲卻蒼老的如六七十歲一樣,身體還一直不好。

 這種情況下,即便官家答應,誰知道官家能活多久?

 萬一新政剛實施,官家駕崩了,改革能不能進行下去,還得看新君的態度。

 其次就是準備不足,因為上次新政失敗,改革派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在朝中勢力和影響力都非常小,即便實行改革,失敗的幾率還是非常大。

 一時間,整個汴京都在議論此事,關於立儲之事,反倒是沒人關注了。

 這樣一來,官家更不會答應處置王安石了。

 如今顧廷燁回來,以那幾個的性子,怕是還會這麼幹。

 “那二公子那邊還要派人盯著麼?奴婢擔心被二公子發現就麻煩了。”楚媽媽問道。

 “派人繼續盯著,讓他們大膽一點,發現了就說是老爺派去的。”小秦氏淡淡道。

 ……

 五月中旬,文炎敬就回到了汴京,在汴京租了個房子,每天到盛家讀書。

 不過這對李安他們並沒有什麼影響,無非是多了一個人罷了。

 文炎敬情商也頗高,雖然齊衡和顧廷燁身份都不簡單,但是他在兩人面前不卑不亢。

 加上其學識不錯,顧廷燁和齊衡也沒有尋常世家子弟那麼高傲,相處倒也融洽。

 上次眾相公共同上奏,請官家過繼宗室,冊立儲君,惹惱官家,被官家貶了許多官員後,朝中官員並沒有就此放棄。

 其實古代文人非常和皇帝反著幹,越是皇帝不同意,他們越會堅持。

 怎麼可能因為官家貶了一些人,就失了文人的‘氣節’。

 對此官家也沒辦法,總不能真把上奏的官員全都貶了吧。

 官家無奈之下,乾脆裝起了病。

 然而就在這時,不少官員上書彈劾王安石。

 理由是王安石在禹州擔任通判期間,巧立名目,以為百姓謀福祉為由,實行變法。

 實際上卻是為了中飽私囊,當地鄉紳不配合的,全部被其針對。

 禹州鄉紳無奈之下便找到了禹州知州,懇請其上書朝廷,請朝廷為他們做主。

 朝中許多官員上奏,請官家罷免王安石,押其回京問罪。

 官家並沒有答應,而是說要派人調查。

 對於官家來說,同意把王安石外放,一來是把王安石這個煩人精弄走,省的他天天上書請求改革,煩自己。

 二來也是想著讓王安石去地方上折騰,這樣百官也不會天天盯著立儲之事。

 如今王安石被彈劾,請求立儲的呼聲確實小了很多,讓官家鬆了一口氣。

 這種情況下,不管上奏彈劾王安石的那些事是否屬實,官家都不可能處置王安石。

 不然把王安石處置了,那些官員還不得繼續逼他立儲。

 官家的態度,也讓許多官員心裡咯噔一聲,難道王安石在禹州做的那些事,是官家暗中授意的?

 當初改革派被貶,勢力大減,守舊派的人也顧不上立儲不立儲了,紛紛上奏請求處置王安石。

 在他們的奏摺中,王安石好似成了禍國殃民,十惡不赦之人。

 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守舊派,也有少部分的改革派。

 守舊派為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用多提。

 而那些改革派則是認為此時不是改革的好時機。

 一來如今儲君為定,官家又因為喪子的原因,五十多歲卻蒼老的如六七十歲一樣,身體還一直不好。

 這種情況下,即便官家答應,誰知道官家能活多久?

 萬一新政剛實施,官家駕崩了,改革能不能進行下去,還得看新君的態度。

 其次就是準備不足,因為上次新政失敗,改革派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在朝中勢力和影響力都非常小,即便實行改革,失敗的幾率還是非常大。

 一時間,整個汴京都在議論此事,關於立儲之事,反倒是沒人關注了。

 這樣一來,官家更不會答應處置王安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