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174章 用心良苦

 第174章 用心良苦 

 第二天上午,許世高來到驛站,坦白自己縣試舞弊之事。 

 劉學文對此倒是並不驚訝,昨日通過詢問帶回來的那些士子,其實已經基本可以確定是許世高做的了。 

 只不過光有人證尚且不夠,需要繼續收集證據。 

 有了許世高的供述,收集證據更加簡單了。 

 很快就找到了充足的證據,和許世高說的完全相同。 

 到了這個時候,案子已經沒有必要繼續查下去了。 

 許世高雖然是縣試舞弊的主使,但是怎麼處置還得官家做主。 

 為了不暴露消息,並沒有限制他的人生自由,只是派了人暗中監視。 

 劉學文和趙統趙憲商量了一下,寫了一封奏摺,加急送往汴京。 

 平日裡繼續裝出在查案的樣子,等待官家的決斷。 

 對於這點劉學文倒是沒有瞞著李安,只叮囑他不要洩露。 

 “對了,這邊的事大概半個月內就有結果了,你打算什麼時候回京?”劉學文說道。 

 “老師,此時已經馬上十一月了,來年三月多就是鄉試了,學生想留在揚州,等明年參加完鄉試再回去。”李安說道。 

 劉學文沉吟了一會,說道:“其實你可以在汴京那邊參加考試的。” 

 “嗯?”李安聞言一愣。 

 劉學文解釋道:“官員子弟可以隨父親在任區內參加考試,除此外有文散官的也可以。只是你情況特殊,像伱這樣的還是第一例,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罷了。” 

 文散官其實就是官了,會試三甲的進士其實大多授官都是文散官,很少安排實際職位的。 

 大宋官員多,根本沒有那麼多職位,甚至有一些進士一直到死都沒得到過實際官職。 

 除此外,大宋還有蔭封,官員勳爵子弟夠資格蔭封子嗣的,在子嗣科舉無望的時候,都會請求蔭封。 

 這些人背後有靠山,謀個職位不難。 

 這樣一來,職位就更少了。 

 不過不管是考中進士封的文散官,還是蔭封的散官,都有一個共同點,這些人都不會繼續參加科舉了。 

 像李安這樣有文散官了,還參加科舉的不說絕無僅有,也十分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