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樂 作品

第681章 深宮桃花

 熙豐帝點頭,道:“言之成理。” 

 陳皇后道:“其三,朝廷籌畫許久,正欲撤除九藩,而西域之大,合九藩不如也,又盛產良馬,南安王打下了西域,會不會擁兵自重,另成一藩,成為朝廷心腹大患呢?恐怕朝堂諸公對此不無考慮罷?” 

 熙豐帝吸了口氣,沉聲道:“如此至少便有三方有作案嫌疑了。” 

 陳皇后目光一冷,道:“臣妾以為還有最險惡的一種可能。” 

 熙豐帝看了她一眼,道:“梓潼但說無妨。” 

 陳皇后冷笑道:“只怕此舉不單是對付南安王,還順帶對付大皇兒和燦哥兒!” 

 熙豐帝眼中精芒閃動,道:“梓潼此言何意?” 

 陳皇后道:“大皇兒身為監軍,若大軍潰敗,他難逃罪責,必大失聖眷,如此看似對燦哥兒最有利,不過此等雕蟲小技陛下和朝堂諸公豈有看不穿的? 

 定會疑心是燦哥兒暗中下手,陷害兄長,以圖大位! 

 如此,燦哥兒便是明利暗虧,陛下也必會對他心灰意冷,如此一箭雙鵰,同時除去皇長子、皇嫡子,背後之人意欲何為呢?” 

 熙豐帝聞言,瞳孔一縮,神色已冷了下去,陳皇后最後這番話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不過卻又不得不承認,確實存在這種可能。 

 若老大、老二都完了,這對其餘諸皇子來說都是天大的好消息,意味著眾人繼承大位的幾率暴增。 

 “梓潼放心,既已看破此等陰險之計,朕豈會讓背後之人得逞?”熙豐帝道。 

 陳皇后嘆道:“這也是臣妾最擔心的事,所以請皇上務必派人保護好大皇兒,否則燦哥兒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熙豐帝點頭,安慰道:“梓潼放心,朕心中有數,不會讓奸險小人傷到皇兒的。” 

 “多謝陛下,臣妾此生別無他求,只希望上蒼保佑皇上福澤綿長,萬壽無疆,皇兒們都能平平安安,安度此生,若有苦難,臣妾願一力承擔。”陳皇后眼含熱淚,動情地道。 

 熙豐帝拍了拍她的手,嘆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朕何嘗不是如此。皇后歇著罷,朕還得去批摺子。” 

 “皇上保重龍體,莫要太過操勞,也教大學士們分擔分擔。” 

 “知道了,梓潼回去罷。”熙豐帝笑道。 

 “是。臣妾恭送陛下。” 

 陳皇后微笑福禮,目送熙豐帝起駕離去,方才袍袖一拂,雍容轉身進殿,誰都沒主意,陽光不及的陰影裡,皇后嘴角浮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 

 這次她故意把水攪渾,又將孫燦置之死地而後生,正是深諳今上多疑陰沉的性格。 

 這番作為足以迷惑他的判斷,客觀來說不論什麼原因導致兵敗,大皇子的履歷上都多了一處抹不去的汙點。 

 何況人言可畏,眾口鑠金,一個吃了大敗仗,急急如喪家之犬般倉皇逃回的皇子,豈能得朝臣、萬民擁戴? 

 所謂死士陷害之論傳出去,誰會相信?吃了敗仗就說有人陷害,豈有此理? 

 天下人只會認為這是畏罪諉罪的拙劣藉口,以此文過飾非,到那時大皇子的名聲就更臭了。 

 —— 

 賈琮在家裡“閉門思過”了十好幾天,心情才逐漸平復下來,想到自己身在局中,被大勢裹挾,雖有子龍之勇,亦無用武之地,可不能讓後世屌絲說嘴。 

 因此很有先見之明地請馮遠給翰林院掌院學士吳江遊打了個招呼,叫他在自己的傳記中加了如下一句話: 

 某年月日,上召奏對西域兵敗之事,眾臣皆議和,惟琮逆勢而起,力諫不可,上怒逐之。 

 看著馮遠派人送來的回信,賈琮伸指一彈信紙,露出阿Q般的笑容,道:“行了,日後西域若收不回來,反正與我無關。” 

 如意、寶釵等湊過去看了一眼,都又好氣又好笑啐了他一口。 

 “你倒是愛惜自己羽毛勝過西域萬里之地。”如意冷笑道。 

 賈琮聳聳肩,道:“這叫窮則獨善其身,我都閉門思過了,還要怎地?難道憑為夫單槍匹馬就能把西域收回來?算了算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黛玉忍不住笑道:“就你奸猾,早早便把身後名保下來,也不害臊。若天下的官兒都像你一樣,青史還成什麼樣子?” 

 賈琮笑道:“顰兒,你說得輕巧,滿朝文武,能讓老吳賣面子的有幾人?何況這本就是事實,我傳諸後世,有什麼不對? 

 總不能讓我背個冤枉罷?何況歷史麼,本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誰有本事誰就可以去裝扮她,不必太過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