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樂 作品

第六百四十七章 名垂青史

“先生請坐。”

“謝坐。不知國公相召有何吩咐。”

這日,賈琮在外書房請葉天士敘談,意思就一個,怎麼把他留下來。

賈琮深知這樣的神醫不慕名利權貴,端方清正,身懷懸壺濟世之心,要他們為一家一姓效勞,那是千難萬難。

因笑道:“賤內病體日漸好轉,皆先生妙手之功。閒來無事,特請先生一敘,聊表謝意。”

葉天士擺手笑道:“奶奶能痊癒,多虧國公爺為國為民之勳勞,上天自有好生之德,學生不過恰逢其會,僥倖而已,談不上什麼功勞。”

賈琮笑道:“先生過謙了。對了,先生的大作《溫熱論》我已託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關中堂轉到了太醫院,叫他們好生習學,並刊行天下。

定為國朝各級醫士必學必考之科目,與《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並駕齊驅,想來先生將來足可與前賢比肩了。”

葉天士又驚又喜,深吸了口氣,起身一揖到地,道:“學生多謝國公爺仁德。”

賈琮忙扶起他笑道:“這是為天下百姓造福之事,也是琮為自家積德行善,先生何必言謝。坐。”

葉天士嘆道:“國公爺心懷天下,菩薩心腸,怪道屢屢化險為夷,學生畢生心血能所託得人,實乃三生有幸。

如今奶奶病勢好轉,學生另開三個方子,再依次服用十劑,當可盡復舊觀。學生叨擾多日,也該告辭了。”

賈琮忙道:“先生何必急著走,再多盤桓些日子又何妨?琮十分敬重先生的人品學問,也好日日請教。”

葉天士拱手笑道:“多謝國公盛情,只是學生自幼學醫,少年時便立下志向,願雲遊四方,為貧民百姓免除病痛之苦,如今諸事已了,卻不便再留了。”

賈琮早有準備,笑道:“琮豈不知先生之志,焉敢留先生享樂受用?只是天下億兆百姓,皆有病痛之苦,先生一人一身,即便日日行醫廢寢忘食,又能救得幾人?”

葉天士嘆道:“國公說的是,不過是盡我所能罷了。”

賈琮道:“琮雖不才,亦有濟世救民之心。倒想了個法子,竊以為比先生之法能多救千萬倍之人。”

葉天士忙道:“國公請賜教,學生洗耳恭聽。”

賈琮道:“先生以為是單憑自己救人多,還是有千萬個葉天士救人多?”

“自然是後者。”

“英雄所見略同。琮想著先生治病救人固然造福一方,不過是小仁小義,終其一生能救幾人?

若哪天駕鶴西去,一身爐火純青的醫術卻後繼無人,豈非國家之大憾?

琮聽說當年華佗醫術通神,可惜後繼無人,只留下些粗淺的獸醫之術,每每想來令人扼腕!先生豈可不引以為戒?”

“這……”葉天士微一遲疑,這也是他時常擔心的問題,奈何傳承衣缽的好苗子哪裡那麼好尋。

“即便先生將本事傳給後世子孫,先不說令郎等有沒有先生的天分,只恐子孫視其如寶山,敝帚自珍,這又大違先生本意了。”賈琮道。

葉天士點頭嘆道:“國公爺說的是,自來虎父犬子所在多有,子孫後代未必能如學生一般矢志不渝。”

“照啊!”賈琮一拍大腿,道:“琮想著天下間唯神京年輕醫士最多,窮苦病患也最多,先生何不開館坐診,廣收門徒?

且先生的《溫熱論》精微奧妙,若無先生親自指點,旁人難以融會貫通。

琮再叫人去太醫院打個招呼,把天資卓異的年輕醫士輪番派到先生身邊習學,學成後再分派到各州府縣行醫,如此豈不比先生一人飄泊四方強過萬倍?”

這番話入情入理,聽得葉天士緩緩點頭,目露沉思之色,顯然意動。

賈琮忙趁熱打鐵再鼓唇舌,道:“先生應知,您一身本事最為貴重,何必四處奔波,空耗時光精力?在都中坐診不是一樣治病救人?”

葉天士嘆道:“學生平身夙願是救治貧苦百姓,若長留都中,難免為達官貴人所擾,又大違本心了。”

賈琮擺手笑道:“先生多慮了,琮豈想不到此節?

寧榮街外幾百步,有一家百年老字號藥房,名叫濟安堂,琮已入股,如今是藥房大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