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59章 時代變了(4k)

 

儘管劉辯在實際上已經不再去維持鄧太后當政時期三公為天災人禍負責的政治傳統,可此事一出,除了尚未歸來的太尉皇甫嵩,司徒崔烈與司空樊陵不顧假期,連連上書請辭。

 

在沒有得到劉辯的回覆之前,兩人乾脆不走了!

 

劉辯也知道這次日食的特殊性,而且上次發生日食還是憲帝離世的那一年,怪不得兩人如此慎重。

 

他趕緊召見太史令劉洪入宮,詳細詢問,試圖找出一個合理的解法。

 

然後,劉洪便開始向劉辯介紹起了古人總結的天象知識。

 

其中許多劉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可唯有一點他記得清清楚楚

 

天下很大,宇宙更大,人們為了更好的確認上天預警應在何處,遂劃分了二十八星宿,在地上,皆有相對應的位置。

 

此次日食,位在二十八星宿之營室。

 

而營室,應在幷州。

 

這下,劉辯心中就有數了。

 

在劉辯整頓吏治的過程中,幽並涼三州向來是特殊的,一朝不慎,三州亂起來可比內地的州郡容易多了,外加胡人的存在,破壞力也會大上許多。

 

可上黨太守的表現給了劉辯警醒,單靠威懾不見真章,未必能達到他想要的效果,有些人刀不架到脖子上是不知道害怕的。

 

劉辯胸有成竹地召見了崔烈和樊陵,直言過段時間要派出使者清查幷州吏治!

 

兩人對劉辯的心思瞬間瞭然,非常配合,順勢將鍋甩給了仍還潛藏在幷州的貪官汙吏

 

然而問題似乎不止在於日食。

 

起初,沒人在意這場災難

 

好吧,在第一場春雨沒有按時到來的時候,太史令劉洪便已經注意到了。

 

在大規模種植冬小麥的北方,需要早春時節的第一場春雨來幫助小麥結束冬眠狀態,進入返青期。

 

這是與小麥灌漿期的適量雨水同等重要的階段,不容有失。

 

然天時如此,非人力所能及。

 

在太常蔡邕的建議下,劉辯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祭天求雨。

 

求雨的實際效果是指定沒有的,但起碼能作為安慰劑起到安撫人心的作用。

 

不過還真別說,劉辯求雨沒過幾日,遲到的第一場春雨竟真的來了。

 

雖會影響些產量,但它終究來了。

 

而接下來的幾場春雨雖雨量不多,可到底沒讓地旱著。

 

而在此期間,太尉皇甫嵩也率軍回到雒陽。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氣候似乎也將如過去兩年一般正常。

 

三月,中宮。

 

劉辯正在一處殿前焦急地來回踱步。

 

不僅他在,董太后、何太后同樣也在。

 

何太后雖沒有劉辯表現地這般誇張,但平日裡雍容華貴的儀態卻是難以維持了。

 

反倒是向來在關鍵時候表現不佳的董太后這回沉住了氣,因為此等場景她已經見識過不少次了。

 

不過她並未勸說劉辯冷靜下來,此時勸說無用,這一點上她早在二十年前就在她兒子的身上確認了。

 

劉辯聽著裡面隱隱傳出蔡琰的聲音,即便他已經儘自己所能做了所有的準備,可生育在古代本就是一道鬼門關,他止不住地心焦。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劉辯的心情也愈發焦躁,時間越久意味著風險越大。

 

就在他聽不到蔡琰聲音,差點按捺不住想要衝進去時,忽聽一聲啼哭從房間裡傳出。

 

“昭姬如何了?”劉辯高聲問道。

 

馬上有宮女衝出來回報:“母子平安,陛下,貴人誕下了皇子。”

 

劉辯馬上就要進去探望,卻被宮女大著膽子攔住了:“殿中血氣會衝撞陛下”

 

劉辯自不會在乎這個,可他馬上又被何太后攔住了“你在外頭這麼久,身上寒氣重,莫要過了寒氣。”

 

“我不靠近,只遠遠看著”

 

何太后見劉辯不再那麼莽撞,也就不再勸了。

 

稍後,待去了身上寒氣,劉辯看著眼前皺巴巴地小人兒,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兩個字好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