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46章 科舉的雛形

 

劉辯也知道自己一個人的考慮必然會有粗疏之處,遂詢問道:“卿有何策?”

 

蓋勳說道:“以臣愚見,以兩次策試取吏並無不妥,畢竟此前太學生已經經過一輪擢選了,只不過應將第一次策試放在縣中,第二次放在郡中為佳。”

 

劉辯最初的想法是擔心郡中謀私,多加一道州中的策試流程,就意味著多一層保險。否則,全由郡中決定,豈非將原本就被郡中侵佔許多的縣鄉權力進一步交給郡國?

 

可蓋勳的解決方案並未涉及到劉辯的關切之事,劉辯遂問道:“如此,郡國權力是否過大了?”

 

蓋勳當時在尚書檯中與內臣們討論過這個問題,不假思索地答道:“陛下此前有意重振郡國之學,還特意遣前將軍至各郡國巡視,收效甚好。臣與尚書檯眾臣商議,私以為不若以郡國文學參與到第二次策試之中,以顯重視,而以郡中監察從事督之,州刺史亦有權察之。”

 

“至於首輪策試,則由縣中判定,並限定名額,至於郡中,則主要探查有無弄虛作假者,少行黜落之事。如此,避免郡中過度插手縣中之事,無需憂心郡國繼續侵佔縣中之權。”

 

劉辯頷首,這的確是個妥當的方法。就算是後來的科舉,縣試也多由本縣縣令主持,至於小吏,更不用提了。

 

現在的辦法相當於直接將策試變成了初試和複試,並在初試就直接限定名額。

 

劉辯想著,此法約莫還有一樁好處減少了參與鄉吏縣吏選拔的沉沒成本,這樣,初次落榜生付出的並不多,也不至於生出多少怨恨。而付出更多的二次落榜生,複試不過,則更該反思自己了。

 

落榜生的破壞力可不容小覷。

 

劉辯沒想過第一時間就施行多麼完善的科舉,他的時間還很多,可以慢慢來。

 

蓋勳得到了答案,又問道:“陛下,不知此法是隻用於五州還是發佈天下十三州?”

 

“先在五州試行吧!看看成果如何。”劉辯說道,其他地方不說,司隸校尉部存在不少太學生鄉吏,短時間內必然是不適合用此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