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25章 棗祗

“棗祗雖在潁川之外無名,這是因為他出身不顯,又非慷慨激昂之人。他在經學上也有些造詣。”

蔡邕仔細地看完後,答道:“陛下,臣以為若此上所言屬實,棗祗的確當得農科文學,不過待其入京,臣還是希望可以先考校一二。”

“這是當然,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劉辯答應地很乾脆。

隨後他又說道:“近些日子朕思來想去,德行確實不容忽視。所以,在那些文學達不到蔡師要求的諸科,不妨專門請一位文學教授經學,使門學諸生不忘修身。”

蔡邕一愣,這是他從未想過的方式。

他思索起來,諸如研究器械工具的器科、研究馬匹家畜等的畜科,其實不缺乏能在專業中擔任文學的官僚,畢竟漢家本身就有管馬的太僕,三輔還有一批專門管理照顧國有耕牛的人員。

將德與才的教育分開,自然沒有二合一來得完美,但卻是目前事急從權的最好辦法了。

想到此處,蔡邕道:“就依陛下所言。”

近年來蔡邕更多的接觸實務,結合他避居吳地那些年的經歷,逐漸呈現出一種返璞歸真的狀態。

見蔡邕從善如流,劉辯也緩了一口氣,蔡邕真要犟起來,不一定好收場。

“好,那具體人選,就交給蔡師了。”劉辯本來還想囑託一句莫要讓對經典的學習蓋過對技術的學習,但想到蔡邕應不至於這般離譜,且他日後也會去鴻都門學視察,索性不再多言。

其後劉辯又取出一個裝訂好的小薄本,交給了蔡邕:“此是朕命尚書檯,結合西園發明曲轅犁、造竹紙術的過程總結的經驗,權做為例。”

當然,其中也少不了劉辯或明或暗的貢獻。

“朕將之稱為,唯有實踐,才能致物理。”

潁川郡陽翟縣。

這天天還未亮棗祗便起床了,他並未去郡府,而是背上行囊,騎著自家的老馬徑直往出城的方向而去。

他今日的去向昨日就已經告知了太守,來到城門處時剛好是開城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