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291章 以備來年

與劉辯不停地吸納人才進入官僚體系中相對應的是,經常被劉辯塞入名士的御史臺、經常被劉辯塞入值得培養的賢才的尚書檯、經常哦,只是作為後備並在此前缺乏存在感的謁者臺

儘管此三臺有進有出,卻依舊早早地滿員了。

為此,劉辯還為多出來的人才“發明”了一個新職位,將滿員之外者稱為員外郎。

而劉辯之所以不將這些人安排在更合適的三署成為郎官,自然是要準備用三臺的名義動用的,其中尚書檯作為劉辯的外置大腦還則罷了,謁者臺變成了主力。

謁者,掌賓贊受事,為天子傳達,又及上章報問;還有主殿上時節威儀的常侍謁者,以及負責管理的謁者僕射。

其中每個職責都有其他官署與謁者重複,最典型的就是黃門侍郎了,職責極為類似。

只是黃門侍郎從屬於少府,謁者臺從屬於衛尉。

這也是後漢官署的一大特點,權責重複,交錯制衡。

馬上就要來到了劉辯登基的第三年,也是免除口賦的最後一年。

消停了一年,劉辯自然要再度派出使者,去看看地方的情況。

全國範圍內的整頓吏治第二彈即將開始。

為了給這次的大規模的巡查提供人手,劉辯才會將謁者臺重新抬出來。

而準備了這麼多人手,這一次,劉辯就不打算以州為單位了派遣侍御史了,畢竟一州之地還是太大了,人口與面積各不相同。

對於像汝南、潁川這樣人口過百萬的大郡,自然要派專人負責,深入鄉里進行詳查,清查吏治當然是順帶手的事。

如此,勢必能比當初一州一個侍御史搭配校事郎的組合更能發現問題。

要是在這第三年,依然有鄉里百姓沒享受到劉辯免除口賦的政策,那就別怪劉辯不留情面,大開殺戒了。

內部改革與打仗一樣,錢糧從來都是越多越好的,劉辯絕不會嫌棄抄家的錢來得少。

此次只要地方的情況別太離譜,起碼在三、四百石的縣長這一級及以上,完全不愁沒人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