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諜影1928 作品

第29章 漁村

  趙老海老伴早年去世,給他留下了兩個兒子。大兒子趙庭海因欠了大財主李天一的閻王債,大風天裡出海,刮翻了漁船,最後連個屍首也沒找到。

  二兒名叫趙庭山,娶的是張家灣碼頭工人劉世海的閨女。兒媳婦名叫劉桂香,因為嫁給了趙老二,所以後輩們都管她叫“趙二嬸”。

  因為家裡窮,趙二嬸從小就頂個男勞力使喚,出海、搖船、幫助弟弟劉長亮扛包。出嫁後,整天上船,幫助公公和丈夫捕魚。

  趙桂香出嫁的第二年,生下一個胖小子。因為是在船上生的,於是就起名叫“海生”。海生一落地就在船上,趙二嬸怕他滾到海里去,就用一根繩子,一頭拴著海生的腰,一頭拴在桅杆上。眼下海生已經十五歲了,那脾氣、性子和爺爺一個樣兒。就連那一身海上功夫,也是爺爺手把手教的。潛水游泳,在水底下像鯊魚似的那樣快;行船跑風,像一隻海燕貼著水面勁飛。

  特別是從爺爺手裡繼承下來的那杆飛叉,白光一閃,水下取魚,當真是百無一失。所以伯伯叔叔們送了他一個外號,管他叫做“燕子”,時間長了,趙燕就成了他的大名兒了。

  趙燕的二舅劉長亮,是張家灣赤色革命軍地下組織的支部書記。為了對日本鬼子鬥爭的需要,趙二嬸和貧苦漁民張傳庭,由劉長亮介紹加入赤色革命軍地下組織,並在李家灣建立地下聯絡站,由趙二嬸擔任聯絡員。同時,也是魯城和尤林這次前來報到的接待員。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趙燕的二舅劉長亮,張家灣赤色革命軍地下組織的支部書記,肩負著無數革命的重任。他一直在秘密地組織和領導著當地的革命活動,對抗日本鬼子的侵略。

  劉長亮帶著嚴肅而緊張的神色找到了趙二嬸和貧苦漁民張傳庭。他向他們揭示了新的鬥爭形勢,日本鬼子正在對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掃蕩,為了應對這個嚴峻的挑戰,他們需要建立更廣泛的地下聯絡站,李家灣就是他們的新據點,並告知魯城和尤林這兩位赤色革命軍成員前來報到的消息,叮囑趙二嬸做好接待安置任務。

  趙二嬸和張傳庭沒有猶豫,他們深知這是一場不僅是關乎自己村民的鬥爭,更是關乎整個民族存亡的鬥爭。

  經過數日的長途跋涉,魯城和尤林二人餐渴飲,風塵僕僕,這天終於趕到了李家灣。趙二嬸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為他們準備了熱騰騰的飯菜和溫暖的床鋪。

  晚上,李家灣的燈火通明,革命者們圍坐在火爐旁,分享著他們的故事和理想。尤林是一個年輕的熱血青年,他的眼神堅定而熱切,對未來的革命充滿期待。魯城則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革命者,他的目光犀利而深沉,對鬥爭的前景有著清晰的認識。

  他們的加入為張家灣、李家灣這片沿海區域赤色革命軍地下組織注入了新的力量。

  在那個夜晚,他們共同策劃了未來的行動計劃,決定利用漁民的身份作為掩護,秘密地在海上進行情報收集和傳遞工作。

  他們的目標是收集日本鬼子的軍事部署和行動計劃,為根據地的抗擊行動提供關鍵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