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國小郎君 作品

第162章 計奪龍母島

  也正如她對羅麗娜說過的那樣,她回去不是要去海上截擊敵人的運兵船,那是辦不到的。她只是要回去加緊做些別的工作和戰鬥活動,以補償這次已無可挽回的損失。

  海灣區的海域上,有一小島,名龍母島。

  島上有一廟,名龍母廟。

  相傳古代有一女子,偶見一小蛇受傷,斷了尾巴。女子將蛇攜回家中飼養,小蛇傷愈,漸漸長大了,化為龍,飛天而去。

  這龍是斷了尾巴的,是禿尾龍。

  龍是由那女子飼養大的,它很有孝心,奉女子為母,這女子就是龍母。

  禿尾龍隔一個時候就要回來拜母。它性情猛烈,回來之時,總會帶來大風大雨,這就是颱風,是颶風了。

  漁民、船民們迷信,認為這禿尾龍性情猛烈,惟獨肯聽它母親的話,人們只要誠心祈求龍母保祐,那就雖遇颱風颶風,也不至於有翻船覆舟之禍了。

  所以沿海一帶和有些海島上,建有不少的龍母廟,漁民、船民們常去拜神祈福。這龍母島就是因為上面建有龍母廟而得名的。

  這島正當海灣市通往省城和香港、澳門幾個主要港口城市的航道上。島上設有海防警備隊的一個稽查所,駐有一個小分隊的警備兵,這是專為向來往的客貨船和漁船收所謂護航費而設置的。

  島上原有一股海賊在此設卡收“行水”即買路錢,又名保護費,包得奎當漢奸時,收編了這股海賊,將收“行水”改名為收護航費,相沿至今,包得奎的漢奸兵改編為國民黨兵之後,這關卡也一直保存下來。

  包得奎派了個心腹爪牙在島上任稽查所長。這島孤立在海中,是不大怕有赤色革命軍部隊去攻打它的,所以派駐的賊兵不多。而且,島上沒有淡水,也不適宜於住人太多。

  島上原來就少有人家,自從它成了海賊的巢穴,就更沒有人家留在島上,連臨時去捕魚的船也少了。這島子附近的海底多巨石,形成巖壑,流水瀠洄,魚類聚集,尤其盛產名貴的石斑魚。漁民習慣把這一類型的漁場,稱為“魚排”。

  往年,常有漁船來這些魚排釣石斑魚、裝龍蝦。這島子既然是海賦巢穴,自然也就沒人再去作業。只有些賊兵住在島上的龍母廟裡,專一向過往的商船和漁船收稅,敲詐勒索。連龍母廟也無人去拜神,廟裡的廟祝也已離廟他去,斷了香火了。

  木隊長和金蘭指導員率領的海上武裝工作隊,自從成立以來,就打算打掉龍母島的敵據點,為海上漁民及來往的商船除害。

  木隊長對此事最積極,他原是水上人,自小就最痛恨海賊。他佈置偵察,蒐集情報,積極準備。島上敵人的兵力,向來少有變化,除了曾同我武工隊作過戰的那海防警備隊的巡邏艇有時會去那裡巡邏一下之外,沒有其他賊兵會到那裡去。

  島上的賊兵原就只是一班嘍羅和蝦兵蟹將,並沒有多大戰鬥力。困難的是那地方是個小島,只有龍母廟前一個小港灣可以靠岸,武工隊用船去。只能在敵前強行登陸,強行攻擊,不能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然掩襲。

  所以,金蘭未去海灣市郊區之前,海上武裝工作隊已多次研究過進攻龍母島的作戰方案,都覺得未夠把握,未能作出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