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國小郎君 作品

第135章 法事

  小戶人家沒錢擺這麼大的排場,就使一點小錢去求寺院庵堂的和尚尼姑,在為那些大施主稟神唸佛時,附加上個自家要超度的亡人的名字,這樣就算是為自家這亡人做了功德,讓他得以消災,得以去轉輪投生了。

  這附加個超度名字的做法,叫做附薦。

  孫月娥記起孟蘭節,她就決意到這一天去寺院裡,去本市有名的潮音寺裡,為她的前夫附薦。

  這年孟蘭節,潮音寺要建一場大醮,為一個大施主超度亡靈。這大施主不是別人,他正是海灣市最勢大財雄的包得奎家。包得奎的一個妾侍的母親死了,包得奎要潮音寺的和尚專為那老婦人建一場醮,替那老婦人做功德。

  孫月娥去潮音寺,對管事的和尚說要附薦個亡靈,這是和尚們的額外收入,自然無有不肯之理。當下問明瞭要附薦的亡人的姓名,記了下來,寫了個靈位,供在正壇旁邊附設的另一個靈壇上,那是專為附薦而設的靈壇,到正壇做法事時,附薦者的家屬就在這附設的靈壇前致祭,這是借了正壇上那場大功德的光。

  這法事是晚上做的。七月十四天黑時分,孫月娥換了身素衣服,去到潮音寺。這時,寺裡的大殿上,已擺起祭壇,擺起紙紮的金橋銀橋紙人紙馬等等物事,陳設了供品,點上香燭,等著包家那姨太太來,就開始做法事了。

  大殿旁的一間偏殿另設一個祭壇,也設了供品,點上香燭,上面設著許多靈位,這是附薦的祭壇。孫月娥見這景象,已是忍不住心酸。她拿出條白頭巾,包了在頭上,這頭巾前面還有一塊麻紗做的白色面幕,把臉也遮住了。這裝束是個哭喪婦的裝束。孫月娥裝束了,點起一炷香,就去祭壇前,向她亡夫的靈位上香。這時,

  一陣鼓缽之聲,吹鼓手吹起管子和笛子,和尚們敲起木魚,唱起:“萬德園融相好光,紫霞碧霧降壇場。”幾個婢女和僕婦伺候著包得奎那妾侍到了來,這法事就開場了。

  孫月娘見著她那亡夫靈位,就有如見著她那亡夫,她非常悽楚。心想:飲過黃河三口水,從此陰陽兩下分。她同她前夫死別之時,她連給亡人買水入殮這事也還沒有辦過哩,她怎對得住死者呢?枉作一場夫妻!可憐他死在番邦!想著,想著就眼淚鼻涕一齊流了下來。

  她戴著個面幕,她不看別的人,別的人也不看她,她只自個兒在面幕裡哭。什麼鼓鉞聲,鐘磬聲,管笛聲,和尚唱道唸經聲,她都不在意,猶如不見不覺。

  淒涼了好一會,時間已不早,她要回去了。

  孫月娥出來時沒有對後夫說明是來祭前夫的,她不能太遲迴去,免得她後夫怪她回去太遲,她又要拿言語去應付。

  孫月娥一想起要走,她匆匆的就走了。她沒有除下面幕,她還哭著,涕淚還流個不止,她還顧不得去除那頭巾和麵幕。

  這時,有一個人走進這靈堂來。這人就是孫月娥的前夫雷遠來。他還是同以前一樣,拿著個牌子,上面寫著尋孫月娥妻,尋雷麵包兒字樣。

  自從他那次在小客棧同窮畫家老唐、青年學生司徒彬二人相遇之後,他仍住在那小客棧,但很快那青年就離開了小客棧,老唐也不來,他就沒有再見過二人了。只是當他說起過他妻子最喜歡拜神,老唐叫他應多到寺廟之類地方去尋看能碰得上妻子否,他覺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