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國小郎君 作品

第109章 組織過往

  她丈夫已北撤,也只是現在蘇平告訴她,她才知道。

  當時,由於國民黨軍的大“掃蕩”,我軍分散活動,許多分散的部隊與部隊、此游擊區與彼游擊區之間的聯繫被敵人隔斷,消息很難通。而柳三春所在的那個區,則更由於區的領導幹部已犧牲,僅存她同幾個同志在一起,已幾個月同上級斷了聯繫。

  她這次是為了我聯繫來的。

  楊二妹也下鄉打過遊擊,同她有過舊關係,因此她通過楊二妹找關係。

  柳三春所在的區,叫都朋區。根據柳三春所講,那裡有這樣的情況:區的領導幹部對嚴重的局勢,沒有積極的對策,沒有依靠群眾,團結群眾,利用各種條件來對敵鬥爭,以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有效目的。

  他們採用的辦法往往是無效的,是脫離群眾的,敵人來時,打幾槍便跑,不考慮到敵人兵非常多,幾乎到處佈滿,這樣自己暴露了目標,是很難跑得脫的。

  有些人發覺這樣幹不成了,卻又採取更為消極的辦法,去野地裡挖個洞,躲在裡面,不敢去村莊裡活動,不敢去宣傳群眾,組織群眾,這樣,就終於被敵人去野地裡搜索出來,區的幾個領導幹部就是這樣犧性了的。

  敵人放出警犬去搜,那些洞就都被發現了。相反,柳三春他們兒個卻始終同群眾一起,靠群眾掩護,這才不被敵人發現,得以保存下來。他們有時在村莊中同群眾一起,有時到海上和漁民在一起。柳三春就是這樣搭了漁船進城來的。

  蘇平覺得柳三春反映的情況很重要,應將這些情況向上級報告請示,等待上級的指示。她叫柳三春暫住在楊家等待,就自離開而去。在海灣市,蘇平也是個領導幹部。

  當時,這城市的赤色革命軍的秘密組織的形式比較特別,它有幾條互不相統屬的系統,即幾條不同的線,工作上各自分別活動,互相配合,組織上則不相聯繫。

  一條線是久已在這城市作地下工作,甚至在日本人侵佔了這城市時也仍留下秘密活動的,這是原來的系統;一條線是抗日戰爭結束後從附近游擊區調到市內來的;一條線是從別的城市別的地區轉來的;還有專搞情報的,搞統一戰線工作的系統。

  這樣分,為的是避免萬一出了疏漏,各系統不至於互相牽連暴露;而且也因為戰後情況起了新的大變化,許多組織成員的工作安排都重新調整和部署之故。

  蘇平領導著這其中一條線,即從游擊區調入市內來的同志們這條線。她的上級機關,就是華國赤色革命組織濱海特區委員會。特委會的成員亦有變更,有的已隨北撤部隊撤走,有的調往別的地區,原來的特委書記這幾年公開領導武裝鬥爭,是部隊的政委,已不適宜於仍留在這地方作秘密活動,他已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