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國小郎君 作品

第106章 麵包


                 這時候,海灣市內,正在佈置一個隆重的場面,向戰爭時期受難流離的兒童發給救濟食品和救濟衣物。

  抗日成爭勝利後,青天白日政府收復海灣市,把市內兩條主要街道改了名,一條叫光復路,一條叫勝利路。

  勝利路是商業中心。這條馬路上有一座大建築物,半中半西,不洋不土,有點像是祠堂廟宇,也有點像是一間教堂。

  內部陳設也是這樣,有的是畫棟雕樑,七寶屏風,酸枝臺椅,有的是玻璃花燈,地氈沙發。

  這屋子是當地紳士,各行業大商人的一間公所,也即是這些紳商的一個活動中心,卻又起了個同其性質不大相稱的名稱,叫做同樂別墅。

  這屋子不平常的地方是,它有點神秘,就像是個藏龍臥虎之地。

  這屋子是向來就有的。

  日本鬼子未來之前,它就是這個樣子。日本鬼子來了,它成為漢奸們經常聚會之所,門口多了個招牌,“中日親善促進會海灣市支會”。日本鬼子走了,這門外又換了個招牌:“美國和平救濟總會海灣市聯絡處。”

  而現在嘛,他的門外竟然掛了一布條,上寫著“歡迎美國戰後難童救濟中心代表白長木先生光臨指導。”還貼了各種顏色的標語,什麼“促進中美合作友誼”、“美國是自由世界的領袖”等等。

  門外兩旁的空地上,擺著一些桌子,上面分別放了一些物品。擱著一堆舊衣服,掛著牌子標明:“領救濟衣處”,放著罐頭的,標明:“領救濟牛奶罐頭處”、“領救濟牛肉罐頭處”,還有領救濟餅乾的,領救濟麵包的,都各自有各自的標誌。

  罐頭食品是從美國運來的,是美國軍隊的剩餘物資,本來要丟棄的,讓所謂救濟機構運了來當救濟品。衣服是收集而來的舊洋服。麵包則是在本市烤制的,堆滿了許多張桌子,壘得高高的,最引人注目。

  這些物品,都有人看守著。還有幾個警察在場維持秩序。堆放物品的桌子前,用繩子拉成一道圍欄,圍欄之外已聚集了成群的兒童。

  有些衣服襤樓的,是街道上的一些窮孩子;有些則衣著較好,原是街上小學校的學生,被主持這場面的人召集了來,要他們充當受救濟的“難童”。還有些過往的行人,見了這場面,也聚集了在那外面圍觀。還有幾個人拿著攝影機,準備在分發救濟品時拍照片,拍電影。

  之所以作這佈置,這是因為有個叫白長林的美國人來到這城市,他的身分是美國戰後難童救濟中心的代表;這救濟中心屬於美國的和平救濟總會。

  這美國人身分不算高,派頭卻很大,是個大有來頭的人,他來到這裡,這裡的市長去拜會過他,這地區的行政督察專員去拜會過他。

  他特地要視察這裡的難童救濟工作,還要親自給難童們分發救濟品,把這些活動拍作新聞電影,寄回美國去放映。因此,這地方上的青天白日組織政府當局,鄭重地作了這種佈置。

  現在,這屋子裡面正聚齊了本市著名的一班大紳士,大商人,等候著參加由本市紳商的領袖,即同樂別墅的董事長陪同美國白長林先生前來,開始這救濟戰後難童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