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善後

  文官還好辦些,但在武將的去留問題上,著實令郝仁感到頗為棘手。畢竟此前他所採取的一連串行動,已略微超出界限。要知道,這裡可是大宋,軍事權力向來都是相當敏感的話題。儘管先前的種種舉措,好歹也與趙禎打過招呼,可以說是徵得過皇帝同意的。即便其中某些操作稍有違規之嫌,但總歸還能解釋得通。然而眼下戰爭已然結束,如果身為文官的郝仁仍對軍權多加干涉、評頭論足,那就實在有些不妥當了。

  因此,對於鎮守此地的最佳人選——鎮戎軍知軍高繼嵩而言,顯然不宜長久逗留在此。至少,在此期間應當先行返回鎮戎軍營地待命。待到朝廷正式下達委任狀後,方可再度歸來駐防。不然的話,就算郝仁下令讓高繼嵩留下來,恐怕對方也未必膽敢聽從。至於楊文廣嘛,同樣也不太適合留守此處,最好還是隨之一同返回京城。此外,狄青和折繼閔亦需回京述職。如此思來想去,最終只剩下一人最為適宜擔此重任,那便是種世衡。

  與高繼嵩相比,種世衡的才能那也是槓槓的,甚至更厲害呢。只是他之前運氣不太好,被奸臣陷害,所以一直不得志,有點慘兮兮。不過他的軍事才能,在之前的整軍經武和訓兵秣馬中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啦——經他訓練的軍隊戰鬥力飆升,經過實戰考驗,這可是事實哦,所以他的才幹不用懷疑。

  而且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和蕃人打交道很久了,關係處得很好。現在這個地方還不適合大規模駐紮鎮戎軍,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防禦軍力還得靠蕃人。

  這樣一來,種世衡的優勢就很明顯啦。另外,種世衡雖然很厲害,但他沒有很高的官爵,也不怕別人說閒話。可以讓他暫時負責統率河湟地區的軍隊。蕃人向來不把朝廷軍令當回事,只聽郝仁的。現在有種世衡在這裡主事,他們肯定會乖乖聽話的。

  思前想後,郝仁覺得種世衡才是最為適合的人選,並且其確實能夠承擔起這份重任。不僅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更可謂是文武雙全、內外兼修之人;在內政管理方面亦有著出色表現。此時此刻,郝仁心中不禁萌生了一個念頭:待返回京城後,定要替他謀取一份實職,專門負責邊境地區的實際防禦工作。如此一來,既可保一方百姓安寧無憂,又能借此機會磨礪軍隊,說不定種世衡還有望再創佳績——打造出一座嶄新的清澗城!像這般才華橫溢之士,郝仁實在不忍心讓其被埋沒於世。

  要知道,赫赫有名的種家軍便是自種世衡始,《水滸傳》中諸多英雄好漢都曾提及過他們,足見其影響力非同一般。畢竟《水滸傳》乃是後世明代所著之小說。倘若在種世衡的引領之下,或許還能締造出另一支威名遠揚的種家軍呢!然而此番相較以往而言,或許所能取得的成就將會更為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