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頓比 作品

第21章 蘇羅交惡

  什麼?你說你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糧食,不想這麼便宜就賣了出去?

  那好,政府有專門的收糧隊,他們可是配備了武器的,專門來處理你這種不願意賣出糧食的情況。

  如果說我們勸你勸不動的話,那我們也只能夠強行讓你“覺悟”一下了。

  與此同時,慈父還瘋狂提高了工業品價格。

  農民們一年到頭來,辛辛苦苦種一年的糧食不僅被政府強行收購了,身邊所有工業品的價格還全都漲價了。

  換算成今天的視角,那就是你的工資不僅被老闆剋扣了,身邊的商品還都漲價了。

  第二個剪刀差就是公私之間。

  蘇聯國企故意壓低工人工資,以提高工業利潤率。

  農業集體化也是個例子。

  1931年,蘇聯農業出現糧食減產,農村勞動生產率也有很大下降。

  1932年初,在烏拉爾地區和西西伯利亞地區開始出現一定規模的饑荒。

  不久,在烏克蘭的44個區也出現了饑荒。

  這年夏天,饑荒一度停止,秋天再度發生,一直持續到1933年底。

  作為蘇聯最重要的產糧區,烏克蘭在這場饑荒中受害最深,死亡人數在315萬-718萬人之間。

  烏克蘭的總人口不過也在3000多萬,這場饑荒直接餓死1/5。

  而且,饑荒不僅僅發生在烏克蘭,在蘇聯的其他地區也爆發了饑荒,只是在烏克蘭的最為嚴重。

  烏克蘭是糧食大省,每年都是產糧的,許多人口也都是農民。

  慈父的兩個剪刀差,最受罪的應該就是烏克蘭人民了。

  其實烏克蘭原本也還是沒有這麼糟糕的,如果僅僅是收入減產,也還是能撐過去的。

  但是,慈父還流放了很多政治犯。

  只是根據當時的蘇聯政府所記載的,就有222.5萬人。

  這還只是被記錄在案的,被慈父認為是很嚴重的。

  至於其他那些沒有記錄在案的呢……

  在這幾百萬人中,有幾十萬是烏克蘭青壯年。

  他們原本是特意在烏克蘭進行著農業生產的,但是卻因為政治原因強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種土豆去了。

  這導致烏克蘭壯勞力嚴重短缺,糧食也生產不了多少。

  但是上面的指標沒有改變。

  莫斯科方面認為,徵糧隊之所以徵不到糧食,是因為有很多富農把糧食私藏起來了,必須動用暴力,讓他們清醒一下,逼迫這些“富農”交出糧食。

  為了完成指標的徵糧隊,只能夠強行去暴力征收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