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春 作品

第 86 章 補檔章節三





霍三公子不知道這個生計是樸實的農莊一體化經營。




他只當江家已經掌握了藥材種植、藥蟲養殖的法門。當即思索起其中利害。




然後問:“他們是哪天被捉的?”




郭先生知道成了,心中狂喜,說了個日期。




兄弟們回來前,有好幾批人到莊子上看藥田跟藥蟲。




大片的荒地在少量的綠苗苗裡極其扎眼。




往農莊周邊看一看,能有多少田地是正常耕種的?這是春耕時節!




又有多少人罵新皇造孽?誰管這天下是誰當皇帝?百姓們不過求溫飽。




霍三公子親自領著人來看的,來時說是看看管家遠親的藥田藥蟲。




到了地方,人眼都被荒地鋪滿。




以利誘之,才能將事情的嚴重性,直接打進他們的心坎兒裡。




數著日子,直到皇上登基那天,這之前,各營新兵,盡數返家。




不論是不是皇上的手下人抓來的,黑鍋都給到敗家。




新皇登基之後,是正常招兵。




百姓有服兵役的義務。放了一大半,餘下的小半,興不起風浪。




這是最好的結果了,有人歡喜有人憂。




放人回家需要時日,郭先生找了其他三位先生,一併把近日城內的事情彙總,給豐州寫了一封厚厚的信件。




所有兄弟安好,有照著作物種植,也買來紅薯做粉條,只等豐收售賣。




藥苗沒養好,藥蟲有一番心得附上。




再有其他聯絡點的情報。都是些平頭百姓,碼頭的老孫頭不知去向,最有可能給重點情報的人不在了,他們只能給些邊角料。




時局相關,只有參與者和最終情況。




郭先




生幾經思量,一句分析沒有說。




他們老了,多活幾年的經驗,不適用現在的局勢了。




何家夫夫倆,捏著一封書信,遲疑很久,就著燭火燒了。




京中變故已平,無需再讓人憂心一回。




此次通信,報喜不報憂。




六月裡寄出信件,緊跟著等來豐州來客。是謝星珩叫人培養的獸醫。




來的人年歲二十七八,原是個小學徒,在藥鋪跟著師父學了十五年本事,還不能開館行醫,問就是本事沒有學到家。




他不想到死都是小學徒,也不知師父是故意不給他出頭機會,還是他真的沒有本事,聽說江家在培養獸醫人才,給畜牲看病,他當即拎著藥箱過去面試了。




不能給人看病,還不能給畜牲看了?




他留在了江家農莊裡,也就跟師父告辭作別,這一別,他有了新天地。




他是首批獸醫裡,表現最好的人之一。此來京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農莊很歡迎他!




並且問他:“你有給蟲子看病的經驗嗎?”




獸醫的自信凝固在了臉上,神情遲疑。




何書文又問:“那你會給蛇看病嗎?”




獸醫逐漸不自信了。




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打退堂鼓之前,何書文又接上了吹捧與誇讚,承諾莊上遲早會養雞鴨、養豬牛。




而他在農莊的後半年,都在跟蟲子打交道。




怎麼給蟲子看病,他依然不知道,還在摸索之中。




但怎樣將藥材與飼料結合,給藥蟲們製造更加有利於生長的食物,他頗有心得。




因他的加入,霍三公子緊盯著的藥蟲養殖,逐月有突破。




趕不上正經的藥材商,卻已小有規模。




壯勞力的迴歸,也讓伺候藥田的人換成了專業人士,配合豆肥、蚯蚓肥,後半年裡,還實行了小溫室計劃,形勢大好。




小溫室是在土地四面建造矮牆,矮牆雙面,連通煙道。




上方仿涼亭結構,更換建材,做個大草棚子,挪移需要兩個人合抬。




四面的作物長得不好,中間的還不錯。




趕上日頭好的時候,將頂棚挪開,又暖又能曬太陽,冬日裡培育的兩種藥材都生了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