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春 作品

第 38 章 是糖是糖是糖





活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人,是什麼性子,他最清楚。




獨自在一房當家,也是個爽利女子。




出來別家,就總柔弱瑟縮。




特別是在他家,跟在阿暉身邊,愛搶著端茶遞水。




問就是無以為報。




那也不用這樣報啊。




說也不聽。




夫夫倆私下說過,宋明暉說她缺乏安全感,隨她怎樣。




江承海剛想到這個,姜楚英就因他的一字回應掉起了眼淚。




“大哥,你知道的,老一就這麼一點骨血,我答應過他會把孩子養好,我那天真的太怕了,我哪能不知道你待致微視如己出?可他讀書這麼多年,我不敢去賭……”




她就婦人一個,沒靠山,沒背景,才幹也淺,所識人脈,都跟江家大房有關。




她做什麼都改變不了事情走向,但她的選擇,會決定她兒子的前程。




江承海只能繼續說沒事。




()心頭那點火氣(),被心寒替代。




脾氣烈?()?[(),不適合做商人。




巴結奉承完,再聽些難聽話,肺都能氣炸。




所以他也養出來一套本事——左耳進,右耳出。




該聽聽,不該聽就不聽。




差不多等姜楚英哭完,江承海直接問:“你們在京都的事,都說我聽。阿暉怎麼病的?”




姜楚英拿帕子擦眼睛。




“我們到府上,他們正忙著辦壽宴,上下都忙,我們住的偏遠角房。還算清靜,因遠,三餐總有遺漏。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伺候公婆。說我們難得見一回爹孃,不能躲懶,要多盡孝。”




說來說去,就那些磋磨花樣。




兩個泥腿子,跟著小兒子昇天,當起了老祖宗。




十來年的養尊處優,磨出了一副好尊榮,品性難改。




從前在鄉里會的磋磨一樣沒忘,到了京都,又學了些後宅陰私,折磨起人,真真是要命。




這回要不是江老三想要送江知與去當侍妾,讓一老收斂,宋明暉能不能全須全尾的回來都不一定。




“他裝病,用冰塊加涼水,泡了一宿。高熱幾天才退,落下了咳疾,這病也怪,老三都叫太醫來看過了,還開了丸藥,一直不見好。”




江承海問:“是哪位太醫?”




姜楚英回憶著道:“聽說是姓方,叫方太醫。”




她說這事,眼淚乾得快,半滴也沒有。




江承海突然意識到,他從未了解過這個弟媳。




這些年,一直認為她不容易,處事戰戰兢兢。




在自家,要強硬著撐起門戶。




到了別家,又生怕哪裡做得不好,得罪人不自知。




可他一弟死了十八年了。




十八年,話都沒說利索的江致微已經是翩翩書生郎了,馬上要考舉人了。




江承海起身,走到了門口,姜楚英又叫住他。




“大哥,我是真的怕。”




江承海說了很多次沒事。




他不說了,直接走人。




回到房裡,小魚還在。




父子倆對著坐,一盤香料給他倆壓出了花,兩人玩得很開心。




江承海站門口想想。




一房的尚且如此,他那些狼心狗肺的族親就不用說了。




這段時間,苦了他們了。




江知與等著他來,問問去京都的路線。




父親一身血的回來,有些路得規避。




江承海拿了地圖,給他劃線指路。




他這次沒在京城久留,感覺京城的氣氛很“緊”,壓抑著什麼風暴般。




宋明暉去了京城,沒幾天就病了,期間只忙著打點一回,往家裡傳信,其他消息來不及探聽。




他就知道老三把壽宴辦得很熱鬧,來了很多官員,看不出來氣氛緊張。




京都是皇城,天子腳下,瞬息萬變是常事。




誰知道天子




()在想什麼,會因什麼發怒。




江知與記下了,午前,去叫夫君跟堂哥吃飯。




還未進京,能再看看。




到了京都,若氣氛還是緊,就要讓兩位考生收著點。




哪怕過分保守,無緣舉人。也好過被捉了典型。




午飯人多,吃得熱鬧。




散場過後,江致微沒急著回家,跟謝星珩繼續“對對子”。




科舉有固定格式,書市上還有流通的對偶句子合集大全,刻苦點的書生,會自己寫。




謝星珩沒當過學渣,落在古代的時間確實太短,沾了原身的光,背什麼都熟悉,省了大半時間,刷起題來依然吃力。




他學了答題規格以後,就狂作文章,帶了小冊子背誦精彩句子,相當於現代語文的作文素材。




大段的時間,他都是在作文。




古代作文短,初期是熟悉格式的走量,他不拘好不好,想到句子就往上面寫。




過後也總結“錯題集”,還有“優秀句子”合集。




這些是他自己的產物,能直接寫上卷子。




刷題有順序,他習慣的方式是由大到小,一開始不摳細節。




備戰科舉也同樣,先大量閱讀,熟悉“教材”。再大量作文,熟悉“題型”。




再到現在的名師指點,同窗交流。他大量的“錯題”得到改正,在這基礎上,繼續作文。




他有取捨,正經拼才華,他比不過古代書生。




所以學習時,重點鍛鍊的能力是,把他對題目的解答,轉換為八股文。




相當於文言文翻譯。




不過他是把白話,翻譯成文言文。




再加點限制。




字數限制,格式限制。




這個思路轉變後,科舉似乎也不那麼難。




出發前一天,家裡提前過中秋。




江知與叫人做了月餅模具,其中有小魚、星星、愛心。




謝星珩一看就笑,跟他挨著壓模時,想到了些表情包。




什麼“你給我小星”“我覺得布星”。




諧音梗。




江知與聽得懂。




他會做衣服,繡工還不錯,聽著就想做個布星、小星星。




謝星珩壞心眼兒:“你知道小魚有什麼嗎?”




他使壞,江知與也想聽。




“什麼?”




謝星珩說:“有一種說法,人懶、過得安逸、目標是為了躺平,自己連翻身都不想動,這叫鹹魚。”




江知與看他。




謝星珩慢悠悠道:“與之相對的,忙裡偷閒,就叫摸魚。”




江知與突地紅臉。




他大膽道:“我們現在是什麼?”




謝星珩把特殊模具的月餅,以小魚、愛心、星星的順序擺好。




“忙裡偷閒,我在摸魚,你在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