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山水 作品

第307章 小人物的悲哀


                 古代由於道路問題,所以通信比較緩慢,比如京城這兩日發生的消息,也許要十天半月才能傳到青州。

  正常情況下,基本是這樣!

  只不過,古代也有特殊手段,而一旦動用特殊手段,那麼消息傳遞極為迅捷。

  首先第一種方式,乃是圈養飛禽傳書,借用禽鳥的飛行速度,完成消息的快速傳遞。

  這種方式非常的快,最快一天能超過千里,只可惜這方式有著兩個缺陷,所以導致飛禽傳書並不完善。

  第一個缺陷乃是飛禽容易丟失,比如飛了一半忽然野性復甦不願幹了,大概可以理解為,這隻飛禽的心裡忽然產生了自由的念頭,若是會說話,可能這麼說:“去他孃的,爺不幹了。”

  野性復甦,迴歸山林,翅膀爽快的閃動,但卻沒飛向既定目的地,所以從送信角度而言,這就屬於飛禽丟失了。

  即便飛禽不會野性復甦,能夠乖乖的按照路線飛行,但是,仍舊還是有丟的可能……

  至於原因,一說就懂,古代射箭的高手們,動不動就喜歡對著天空比劃,經常在無心之下,射掉用於送信的飛禽。

  甚至某些大勢力會特意配置這種高手,專門用來射殺禽鳥藉以阻斷消息的傳遞。

  如此三種原因,便是三種缺陷,故而飛禽傳書雖然快捷,但是禽鳥的丟失讓傳信不穩。

  所以還有古代還有著第二種加急……

  這種方式會和飛禽傳書同時使用……

  兩法同用,確保穩妥,不管哪一種方式能夠成功,都代表著消息的傳遞成功。

  而這第二種方式,就是眾所周知的八百里加急!

  早在漢代開始,驛站已經出現,朝廷在全國各地大量設置,用於重大消息的快速傳遞。

  後世經常聽到一個說法,日行八百里,馬歇人不歇,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一天真能跑上八百里嗎,事實上,真的能。

  每隔三十里,設置一驛站,由朝廷撥給專用的錢糧,在驛站裡圈養專用的快馬。

  當信使手持八百里公文狂奔趕路,那麼沿途所有驛站都要無條件配合,就彷彿後世f1賽車拉力賽那樣,驛站在極短時間內幫助信使完成快馬的換乘。

  通過換馬的方式,每隔三十里換一次馬,能保證馬匹一直有體力,時刻處於高速狂奔的速度。

  換一站,是三十里。

  換十站,就是三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