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四十三章 聖廷的崛起

  所謂大秦,就是安息以西,西大陸的大一統王朝,其首都名為“七丘之城”。有許多諺語,如七丘之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條條大路通七丘等等。

  只是隨著大秦的覆滅,西大陸再次變為諸國並存的狀態,再也未能像東方這樣建立起一個大統一的帝國。在座的都是二品太乙道士,都系統地學過西方歷史,知道這段歷史。

  清微真人著重講了西秦帝國的滅亡,在西秦帝國末期的幾百年,帝國公民們已經不再去軍隊服役,因為帝國的軍隊需要長達十年的苦役,駐紮邊境不得返回,而且軍餉不高,還要出生入死。因此,西秦帝國眼中的蠻族逐漸把持了軍隊,這與大齊王朝後期的胡人把持軍隊頗有幾分相似。在此過程中,西秦帝國的文官和武官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條路線。

  西秦晚期,各支蠻族軍閥內訌不斷,皇帝朝不保夕,近乎於傀儡,各地軍閥成為實權者,依靠帝國的“將軍”封號進行統治,各路野心家你方唱罷我登場,大搞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一套,像極了大齊末年的藩鎮勢力。

  這些將軍們,皆是西秦帝國眼中的蠻族,真正的西秦人視從軍為粗鄙之事,從不參軍。

  此時的文官政府已經瓦解,帝國已經失去了對底層行政區的控制,那麼這些西秦人在做什麼?

  他們選擇了另一條大道,那就是進入教會。

  在文官政府崩潰的同時,掌握了巨量財富的教會日益承擔了地方政府的職能,教士們成為了地方城市的實際統治者。因此,西秦的世家望族都會將孩子送入教堂,與聖廷融為一體,以保證香火綿延,在這亂世之中生存下去。

  這便是聖廷走向西大陸統治者的開始。

  由此便產生一個問題,在西秦帝國文官政府崩潰的時候,為什麼是聖廷承擔起了政府職責?這就不得不提到聖廷的大學制度。

  中學是貴族、紳士、體面階層所需要的教育。大學是教士、醫生、法官、律師的培訓班。

  大學的全稱是“主教座堂學校”,目的是培養神職者,因為聖廷主張對《聖典》的解釋必須以聖廷認可的正統神學觀點為標準,所以聖廷要求所有教士都必須接受神學教育。而主教座堂學校就是讓培養教士的。

  隨著世道的發展,為了滿足傳教的需要,又開展了醫學和法學的課程。

  醫學不必說了,任何地方都需要治療。關於這一點,道門的理解十分深刻,亂世造反需要符水治病救人,如此才能收攏人心,其效果僅次於發放糧食,盛世顯貴也要靠煉丹取悅帝王貴族,從而平步青雲,成為國師之流。其本質都是祛病消災。至多是在健康的基礎上尋求長生。

  法學更多是教士走上層路線的必要手段,精通法學的教士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各地君主,接近君主,從而掌握權力,並影響君主,從而實現傳播教義的最終目的。其本質上與儒門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殊途同歸。書包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