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九十五章 李朱玉(上)


                 儒門當家的時候,以忠孝治天下。

  道門取代儒門之後,雖然推翻了忠孝,但沒有找出一個合適的替代,道門不是法家,不好以法治天下,道門講的是無為而治,可治天下豈能無為?故而自道門中興以來,眾多道門先賢一直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

  最終在道門內部達成了一個共識,取太上道祖五千言的“道德”二字,以“道德”取代“忠孝”。

  儒門時代,動輒給人扣上一個“不忠不孝”的帽子,道門時代,則是給人扣上一個“無道失德”的帽子。

  不過此“道德”非儒門之“仁義道德”。

  儒門講綱常,其實就是等級次序,故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道門要反對儒門,自然不能再去講綱常,故而道門講平等。

  太上道祖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南華道君有云:“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天地對於萬物一視同仁,萬物本沒有貴賤之別。

  正因如此,大玄朝廷廢除賤籍、軍籍,不再對士農工商作出具體限制。道門內部嚴禁道士將道民視作奴僕、不允許主奴關係的人身依附,同時也廢除了跪拜禮、多妾制度等等。

  過去的時候,子女給父母請安要磕頭,見了上司要磕頭,見了師長要磕頭,見了朋友的父母長輩也要磕頭,甚至平輩論交,還要對拜互相磕頭。到了如今,算是全都省了,只要站著行禮就行。所以七娘訓斥齊玄素,他也只是站起來垂手聽了,換成過去,他得跪著聽。

  當然,世上沒有絕對的平等,只有相對的平等,所以道門內部仍舊有品級制度,許多新制度也只能在玉京落實,玉京之外仍舊受儒門的影響,道門想要以二百年的改制就徹底抹去儒門上千年的痕跡,還是十分困難。

  如此一來,造成兩個後果。

  第一個後果是儒門仍舊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尤其是玄聖為了壓制佛門而對儒門進行解綁之後,就更是如此。在對待儒門的態度上,在道門內部一直存在兩條路線之爭,一條是徹底去儒門化,一條是三教合一,雙方爭執不下,這就給了儒門一定程度的騰挪空間。

  第二個後果,“失德”在道門內部是個極為嚴重的罪名,比如那位因為凌虐僕役而被降級的三品幽逸道士,如果放在道門之外,根本算不得什麼,可在道門內部,卻讓一位高品道士的仕途就此斷絕。再比如,狎妓對於儒門之人而言,是風流雅事,對於道門之人而言卻是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