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鄉試

 從木窗口進來。

 宛若嫦娥仙子的披帛輕紗。

 蕩得草蓆上雙手當作靠枕的賈琮微微迷醉:“賈珍、賈蓉父子命喪黃泉了。

 根據從二叔和秦老師那兒所見的邸報。

 當時王熙鳳與他倆商量,定有上奏摺一節.......”

 “那麼,王熙鳳會做些什麼?

 以那個女人的脾性和強勢。

 恐怕不會輕易放過我這個小叔子。

 外面不寧靜,家裡也不寧靜.......”

 “但好歹這身份也不錯了,比起那些平民、墮民、奴才。

 我實在很幸運了,十二釵的悲劇。

 比起苦難深重的他們,倒也很幸福了......

 走一步看一步,隨機應變吧。

 王熙鳳如果對我趕盡殺絕,來日可別怨我不顧情面!”

 與大多數考生的猜題、忐忑、焦慮不同。

 賈琮渾如遊玩一樣。

 但是他想得更多,更切實。

 鄉試之後的計劃、豫親王的影子。

 家裡的人物事情怎麼處理應對等等。

 這個時候的孤獨、些許彷徨是無人能理解的。

 每個人都有心事、不能說出口的話。

 再沒文化的鄉村小夥。

 午夜夢迴也會想到家產、和父母的鴻溝。

 這些事只能永遠屬於自己了。

 “當!當!!!”

 八月初九的晨曦剛露。

 秋風微微冷冽。

 明遠樓鐘聲響徹整座貢院。

 明遠樓上。

 比一般知府高兩級的三品文官董安摑。

 身上套了件大紅孔雀補子、暖耳,吩咐道。

 “鎖院、圍棘、傳題。”

 隨著監臨官一聲令下,命令層層傳達。

 暢通無阻地傳入每一個列隊的官兵耳中。

 守門官兵緊鎖五開間大門。

 一丈多高的荊棘四四方方圍住號舍。

 十幾位差爺。

 分批抬著皇上的親口命題巡邏過號舍窗外。

 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二進東側的那棵文昌槐遮天蔽日。

 枝繁葉茂,坐落東部。

 虯結古老而滄桑斑駁,是元代留下來的。

 枝葉卻是伸出西部好遠好遠,都伸到了賈琮號舍窗外。

 不少人挨近文昌槐葉子而心裡慰藉。

 文光射鬥牛,有文昌槐保佑啊。

 賈琮注意保養眼睛,勞逸結合、常做眼保健操。

 倒大大避免了近視的情況發生。

 直勾勾地瞅了兩眼晃動的公告牌,看清了題目:

 鄉試第一場四書題“皆雅言也。葉公”。

 出自《論語,述而》十五章末尾、十六章開頭。

 這是一題前言不搭後語的“截搭題”。

 試帖詩:“多少樓臺煙雨,得雨字兒”。

 出自杜牧詩句。

 老兵拿進來了紅格紙、草稿紙。

 截搭題是四書題最難的。

 破題就能難住考生好長時間。

 因為這兩句話毫不相干。

 得想辦法讓它們聯繫起來。

 即便連中小三元,也練過不少類似的截搭題。

 可要想超常發揮,寫出心目中最好的。

 對賈琮來說也不是吃飯喝水那麼簡單。

 他自己也覺著有點棘手。

 但還是忍住了咒罵皇帝、咒罵八股文的衝動。

 只是試帖詩,還難不住他。

 “嘎吱”的一聲響。

 老兵關門鎖門。

 賈琮融合了兩個靈魂的大腦飛速轉動。

 朱熹集註、前世積累,滾滾而來。

 裝有煤炭的手爐在桌子底下溫暖的散熱。

 喝水、吃餅,補充營養。

 賈琮恍惚記得前世在文史書籍中見過相同題目的範文。

 卻不能原木原樣地記清楚,好在大體思路是有了。

 ........

 至公堂北面有一座飛虹橋。

 此刻直隸鄉試,有重兵把守。

 考官不能出,考生不能進。

 內簾門裡邊的會經堂。

 十幾位房官早已經過了跪拜、磕頭、焚香、洗手。

 一起注目之下。

 於大堂陪同主考官于成龍神聖地拆開題目。

 忙完程序。

 這時真是閒極無聊。

 幾位精研八股的老頭子你來我往地交談著。

 風頭最勁的賈琮,也不時從他們口中提及。

 不過提到賈琮的頻率不是最高的。

 畢竟賈琮年紀還小,二則鄉試可不是縣府院。

 多少神童、驚才豔豔的考生於此鎩羽而歸。

 終生不過的例子很常見。

 考生基數大,錄取比率低。

 註定了會有這種情況。

 聊了一陣。

 房官錢西紅藉口出恭。

 老邁的步伐慢慢悠悠地行到一房間外的夾道。

 約好的那位謄錄人員過來碰頭,垂頭作揖參拜。

 “錢大人,不知有何事吩咐小的?”

 “唔.......”

 錢西洪扶起他:“小李啊,別見外。

 你是我衙門的書吏,是親戚才給你這個機會。

 三場鄉試之後,你務必找到賈琮的墨卷。

 親自抄錄硃卷,於硃卷邊角編號‘貳貳一’。

 到時我就知道那份硃卷是他的了,知道麼?”

 李謄錄聞言一愣,左右瞧瞧,有些惶恐不安。

 “大人,鄉試舞弊可是要殺頭的。

 小的一個小小書吏,滿門抄斬都不夠!”

 “誰說舞弊了?

 你怎知曉我要舞弊?”

 錢西洪一瞪眼:“這是王子騰的內侄女打點過來的。

 我做主,錦香院那娘們你要不要?

 到時我和東城的同僚老馬一開口。

 贖樂藉的銀子都能給你免了。

 你不是想要西郊外的地麼?

 我派衙役出馬,一個員外,詐也詐過來了。

 不識相的話,得罪了王統制,你我能有好果子吃?”

 李謄錄思來想去,受利益蠱惑,面色有所鬆動。